"就开个门锁,半小时竟然要收4170元?"近日合肥女大学生聂女士的遭遇,让无数网友怒喊"离谱"。独自租房的她因钥匙反锁,通过美团联系开锁服务,没想到一场紧急求助竟变成"天价陷阱",索要收费明细时还被师傅嚣张回应"没听说过,你去找警察开吧",这一幕戳中了无数消费者的痛点。

事件要从11月14日傍晚说起。聂女士下课回家发现钥匙落在家中,急忙在美团搜索到"即刻达开锁换锁"商家。奇怪的是,该店铺无法直接预约,需通过客服转接师傅,这一流程直接绕过了平台监管。开锁师傅到场后,先用卡片尝试开门未果,便声称门锁是C级锁,必须强行破拆,且需更换锁芯和面板,报价540元。聂女士以为这是全部费用,转账后便进屋收拾,没料到后续费用"层层加码"。

拆锁后师傅突然告知锁主体损坏,需额外支付380元更换;安装完毕后又列出"公司费用600元""安装费+强开费1740元";刚转身要走,师傅又折返索要"上门费、技术费、夜间服务费"合计900元。短短半小时,费用从540元飙升至4170元。由于天色已晚且独自居住,聂女士担心人身安全,不得不支付全款,还被要求录制"知晓所有费用且无异议"的视频,沦为对方规避责任的"证据"。
事后聂女士越想越不对劲,经专业人士鉴别,她原有的门锁实为普通A级锁,根本无需强拆,更换后的新锁也只是基础款B级锁,商家明显以次充好、虚构服务项目。当她向商家和师傅索要收费明细时,不仅遭到拒绝,还被开锁师傅用"找警察开吧"的嚣张态度怼回。聂女士通过12315和美团平台投诉,商家却辩称师傅是外包人员,仅愿退还1000元,试图撇清责任。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公开信息显示,普通防盗门开锁费用通常在60-150元,即使更换C级锁芯,市场价格也多在380-880元之间,4170元的收费已远超合理范围数十倍。律师明确指出,涉事商家以25元低价引流,通过虚构锁具等级、夸大操作难度实施加价,已构成典型的价格欺诈,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相关规定。
而美团平台的监管失职同样难辞其咎。作为电子商务平台,本应严格审核开锁商家的公安备案资质,建立透明的价格公示和预约机制,但该店铺却能轻易绕过平台监管,让服务全程脱离管控,为价格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根据《电子商务法》,若平台明知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却未采取措施,需承担连带责任。
近年来,"天价开锁""高价疏通"等消费陷阱频发,根源在于行业门槛低、平台审核松、维权成本高。消费者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即便察觉被坑,也常因时间精力有限放弃维权。此次事件中,聂女士虽最终与商家达成和解,但背后暴露的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在此提醒消费者,遇到上门服务需提前确认收费标准并留存证据,优先选择公安备案、价格公示明确的商家;若遭遇价格欺诈,及时拨打12315投诉,保留支付记录、聊天记录和现场视频,可依据法律主张"退一赔三"。同时也呼吁平台加强资质审核和流程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商家信用档案,让"天价陷阱"无处遁形。

开锁本是解急难的便民服务,不应成为"趁火打劫"的生意。当服务变成套路,当合理收费变成漫天要价,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唯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守住消费公平的底线,让每个人在需要帮助时都能安心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