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第一时间致电北京,希望就稀土问题通话,反而遭到了"羞辱"。副总统万斯扬言,美国还有筹码。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透露,在中国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方尝试与中方通话,但北京推迟通话。
美方还抱怨说,中方发布稀土管制之前,没有提前通知美国。
美国副总统万斯还叫嚣说,呼吁北京"选择理性的道路"。他称,如果争端持续下去,美国拥有更多的筹码。
据了解在前几天,中国官方一天内连发六份公告,宣布对境外稀土物项、稀土技术、稀土设备和原辅料、五种中重稀土、锂电池等实施出口管制。
其中备受关注的两个细节是,新规尤其对军事用途作出严格限制,对境外军事用户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新规也对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晶片等材料的申请,采取逐案审批的方式。
外界分析认为,此轮稀土出口管制在范围和力度上显著加大,既是对美国及其盟友打压中国高科技的反制,也是为接下来中美经贸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那么美国那边呢?特朗普总统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比较反复,一边威胁对中国断供软件技术,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另一边又暗示不想跟中国扩大贸易战,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这100%关税,也是不可能实施下去的。
美国副总统万斯说的,美国手上还有筹码吗?美国的所谓"筹码",在2025年的地缘经济现实中,已经日益显露出失效迹象。这些"筹码"更多的只是纸上谈兵,而不是实际杠杆。
贸易关税:自伤八百,敌损不足
特朗普政府重启高关税策略,本意是通过经济痛感逼迫中国让步,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已经成功规避大部分冲击,并通过多元化出口和本土化生产化解压力。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进口关税导致本土制造业成本上升15%,消费者物价指数随之攀升,而中国对美出口仅微降2%,并且通过转向欧盟和东盟市场迅速反弹。
科技限制:中国"去美化"加速,美国落后加剧
美国的核心"筹码"之一是芯片和半导体禁令,旨在扼杀中国科技崛起。
这一策略已失效:中国通过巨额投资,2025年半导体预算超5000亿美元,实现了本土供应链的快速迭代。
反观美国,禁令导致本土企业(如英特尔)市场份额流失,盟友不愿完全配合,造成美国科技孤立。
更讽刺的是,2025年中美科技贸易逆差不降反升,美国企业仍高度依赖中国组装,禁令形同"杀敌一千,自损三千"。
地缘政治杠杆:盟友疏离,内部撕裂
在台湾、南海等议题上,美国试图以军事同盟施压,但筹码已失效。
中国军力现代化与外交攻势,让美国孤掌难鸣。美国国内两党分歧进一步稀释执行力,2025年国防预算虽增10%,但实际用于印太的资金被国内基建蚕食。
特朗普政府若不转向务实对话,这一"更多筹码"的叙事恐成自欺欺人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