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进去的时候,打印机还在唰唰转着,一张张'百元大钞'往外吐,空气里全是刺鼻的墨水味。"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民警的描述,揭开了一起令人瞠目的假币案--15名犯罪嫌疑人均为"00后",甚至有未成年人,他们用普通家用打印机造出250多万元假币,还搭建起涵盖技术传授、生产、销售的完整黑色产业链 。

抓捕现场:百元假钞堆成山,家用设备变"印钞机"
这起案件的突破口,源于一笔奇怪的网络交易。警方在监测中发现,有人正交易疑似假币母版的图片,凭借职业敏感,办案人员立刻判断背后藏着制假团伙。顺着线索追查,一个隐匿在偏远地区平房院落的窝点逐渐浮出水面 。

当民警破门而入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两台常见的家用喷墨打印机正高速运转,刚"新鲜出炉"的假币整齐堆叠在桌面,旁边散落着特种纸张、专用墨水和做旧工具。"这些设备在电商平台随手就能买到,他们把普通民居改造成了'地下印钞厂'。"办案中队长赵全生介绍,团伙为提高假币售价,还会手工做旧、伪造凹凸感,试图模仿真币特征 。
更令人意外的是团伙的"分工协作":有人负责通过境外软件搜集造假教程,有人专攻母版制作,有人对接买家销售,最后用虚拟货币结算规避监管。他们用暗语在网络发布信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固定客户,甚至将造假技术打包出售牟利,形成"产供销教"一体化模式。
造假揭秘:无防伪也能流通?专挑这些地方下手
"家用打印机怎么可能造出能花出去的假币?"面对网友的疑问,办案民警道出了关键--虽然这些假币没有水印、安全线等核心防伪特征,在验钞机下一验便知,但团伙精准拿捏了流通"软肋"。
调查显示,这些粗糙的假币主要流向三大场景:一是路边摊、小吃店等忙碌的小商户,老板收钱时仅看票面完整度,无暇仔细查验;二是农村地区的小卖部,部分老年店主对假币识别能力弱,且碍于邻里情面疏于核对;三是夜间经营的娱乐场所,昏暗环境下更难分辨真伪。有便利店老板坦言,自己直到去银行存款时,才发现收到了十几张假币,"现在现金用得少,反而放松了警惕"。
团伙成员交代,他们正是看准了电子支付普及后,人们对现金的辨别能力下降,才敢用低成本设备制假。"没想到这么容易,刚开始只是试试,后来见能赚钱就收不住手了。"一名未成年嫌疑人的供述,暴露了这群年轻人法律意识的缺失。
法律重锤:250万涉案金额,或面临十年以上重刑

"以为用家用设备造假没人管,其实早已触犯重罪。"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我国《刑法》,伪造货币总面额在3万元以上,就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此次案件中,250多万元的涉案金额已远超"特别巨大"标准,15名嫌疑人面临的将是严厉的法律制裁。更值得警惕的是,团伙的犯罪手段颇具"时代特征":通过境外软件学习技术绕开监管,用虚拟货币结算隐藏资金流向,这种"线上+跨境"的模式,给案件侦查带来不少阻碍 。
警方透露,这类青少年涉假币案件近年有上升趋势。涉案年轻人大多无正式工作,被"快速致富"诱惑,将网络技术用错了地方。"他们能玩转境外软件和虚拟货币,说明学习能力不弱,可惜没用到正道上。"赵全生惋惜地说。
目前,涉案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假币全部收缴,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这起案件再次印证:再隐蔽的犯罪手段也逃不过法网,任何试图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而那些把聪明才智用错地方的年轻人,也用亲身经历敲响警钟--捷径从来都在正道上,触碰法律红线的"暴富梦",终究只会是一场噩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