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爆发激战,中方刚投弃权票后,耿爽如何揭露美国双重标准?

2025-11-24 14:01  头条

最近美国在联合国提的加沙两点和平计划,相信很多网友都关注到了,一共又13票赞成、2票弃权、0票反对,其中这两个弃权,是中国和俄罗斯。

可能会有人好奇,一向把和平挂在嘴边、全力呼吁加沙停火的中俄,为啥偏偏投了弃权票?这13票赞成的背后,到底是真能给加沙带来安宁,还是另一场博弈的开始?

要知道,现在加沙210万总人口里,还有约100万人流离失所,散居在862处安置点,一半以上都挤在南部汗尤尼斯,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在这种节骨眼上出台的和平计划,到底能不能解燃眉之急?

美国画饼,中俄拆台?

美国这次抛出的"和平方案",说穿了就是给加沙量身定做的"过渡管理套餐"。核心操作是成立一个叫"和平委员会"的过渡机构,让特朗普当主席,任期直接给到2027年底,期间每半年还得给联合国交一次"工作周报",汇报进展。

除此之外,还计划组建一支国际稳定部队,既要监督边境停火、推进加沙重建,还得负责让哈马斯全面解除武装,等这些事儿有了眉目,以色列部队再逐步撤出。

看着挺面面俱到,但熟悉美国办事风格的都知道,这方案其实是它"20点计划"的简化版,前后磋商还不到两周就仓促表决,说是"国际提案界的加急件"都算客气的。

中俄俩大国之所以投弃权票,可不是故意拆台,实在是这方案的漏洞多到让人没法放心签字。俄罗斯的顾虑很直接,这个新成立的"和平委员会"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到底啥关系?是直接取代人家,还是变相控制?

从方案内容来看,明显是弱化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职能,而且2027年底任期结束后,权力能不能顺利移交回去,方案里压根没给明确说法,这不就是画饼不标保质期嘛。

咱们中国的担忧更实际,国际稳定部队的相关细节太模糊了。方案里说部队在推进非军事化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可这"必要手段"包不包括动武?要是允许动武,这支部队会不会变成美国主导的作战小分队?

更关键的是,联合国的监管机制被大幅弱化,除了半年一次的汇报,剩下的时间基本处于监管真空,就像没装监控的工地,很容易出现失控风险。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明确表态,这份草案没体现"巴人治巴"的原则,和中方立场有差距,所以咱们才不投赞成票。

停火协议成"废纸一张"

本来以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就算不能立马太平,至少能稳住局面,没想到刚生效就开启"翻车"模式,各方反应简直是职场大型甩锅现场。哈马斯直接谴责这份决议是"国际托管",本质上是想割裂巴勒斯坦领土,强调自己解不解武装是内部事务,外人没资格指手画脚。

以色列那边也没好到哪去,总理内塔尼亚胡直接放话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对决议里提到的"建国可能"满是不满,完全没把联合国决议当回事。

最打脸的是停火协议。明明是停火协议,以色列却被记录下393次违反协议的行为。其中113次是直接轰炸居民帐篷,174次是陆空炮击,前后造成279名平民死亡,这哪里是停火,分明是换着花样继续冲突。

除此之外,人道困境也在持续升级,以色列还拒绝了107项人道援助申请,那些流离失所的民众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保障,原本就艰难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国际稳定部队的组建也陷入僵局。虽然有卡塔尔、阿联酋、埃及、沙特、约旦、巴基斯坦、印尼、土耳其这8个国家表态愿意加入,但以色列手握"一票否决权",直接把土耳其给拒之门外。这支部队到底能不能组建起来,组建后又能不能发挥作用,现在看来都是未知数。

"和平方案"变"麻烦制造机"?

目前来看,这份决议虽然拿到了联合国授权,但执行层面已经彻底卡壳,加沙的和平进程相当于被按下了暂停键。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两国方案"被严重弱化,巴勒斯坦建国彻底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以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怎么改革、建国的标准是什么,基本上都是美以说了算,就像职场里的晋升规则被甲方随意定制,完全没考虑巴勒斯坦人民的真实意愿。俄罗斯代表也直言不讳,这方案搞不好会成为美国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进行"实验"的幌子。

国际稳定部队也成了烫手山芋,权限设定得太大,又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可能从原本的"维和队"慢慢跑偏成"作战队"。到时候不仅解决不了冲突,反而可能成为新的矛盾导火索,让加沙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对普通民众来说,更是遭受了"流离失所+停火失效"的双重暴击。现在冬季已经来临,百万流离失所的民众缺吃少穿,人道援助又被层层阻挠,他们的生存状况越来越艰难。

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这些民众分散在862处安置点,居住环境拥挤不堪,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都无法保障。其实稍微回顾一下就会发现,美国过往搞的不少国际倡议,最后都成了"烂尾项目"。

比如伊拉克战后重建,不仅没让当地实现稳定,反而陷入长期混乱;阿富汗的"民主实验"更是以惨败收场,留下一堆烂摊子。这次的加沙和平方案,要是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恐怕也难逃重蹈覆辙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