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特别刑事法院作出重磅判决,以"为外国从事间谍活动"为由判处18名也门人死刑,指控其勾结美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及沙特情报部门,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门合法政府与联合国纷纷发声谴责,地区局势再添变数。

一、庭审直击:18人获死刑含联合国机构雇员,指控涉核心军事机密泄露
当日,也门首都萨那特别刑事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跨国间谍网络案件,最终当庭宣判18名被告死刑,拟执行公开枪决,同时分别判处1男1女10年监禁,另有1人无罪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被判刑人员均为也门人,且多人受雇于联合国人道援助机构,这一身份关联让案件更受国际瞩目。
检察官当庭出示的指控信息显示,2024年至2025年期间,18名被告受美、以、沙三国情报机构指使,长期搜集胡塞武装核心机密,涵盖政治决策动态、重要军政人物行踪、导弹储存地点及发射场坐标等关键信息。检方强调,正是这些情报泄露,导致胡塞武装多处军事设施、安全据点及民用关联设施遭精准空袭,直接造成数十人死亡,对区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犯罪情节极其恶劣。
二、案件溯源:以色列空袭致要员死亡引追责,多月调查破获三方间谍网
此次判决并非突发,背后关联此前多起地区军事冲突事件,核心导火索是8月28日以色列对萨那的空袭行动。当时,以色列战机精准打击萨那一处办公楼,导致胡塞武装多名军政要员身亡,袭击精准度之高引发胡塞武装对内部情报泄露的高度警惕,随即展开大规模反间谍排查。
排查过程中,胡塞武装锁定数十名联合国人道援助机构雇员,怀疑其参与情报传递,遂对相关人员实施拘押审查。历经两个多月深入调查,11月8日,胡塞武装正式对外宣布破获该间谍网络,明确其与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及沙特情报部门的三方联合行动室存在关联,且该指挥机构实际设在沙特境内,三方情报人员通过该渠道遥控在也门的间谍活动,完成情报搜集与传递闭环。此次庭审判决,正是胡塞武装对该间谍网络涉案人员的最终处置结果。
三、多方博弈:也门政府与联合国否认指控,审判合法性遭国际质疑
判决一出,各方立场迅速分化,争议焦点集中在审判的合法性与指控的真实性上。也门国际社会承认的合法政府率先发声,新闻部长穆阿马尔·埃尔亚尼对判决表示强烈谴责,称该判决来自"缺乏管辖权的法庭",属于"虚假审判",指责胡塞武装将司法系统沦为"杀害也门人和清算旧账的工具",不认可判决的法律效力。
联合国方面同样态度明确,否认旗下工作人员参与间谍活动,认为胡塞武装仅凭单方指控定罪,缺乏充分客观证据,且拘押审判联合国人道援助机构雇员,可能影响也门境内人道援助工作的正常开展,损害当地民众切身利益。而胡塞武装尚未对相关质疑作出回应,坚持审判符合其控制区法律程序,指控证据确凿。
从本质来看,此次间谍案判决既是胡塞武装打击内部情报泄露、巩固自身统治的举措,也是其与美以沙三方情报博弈的集中体现。当前也门局势本就错综复杂,多方势力割据对峙,此次判决进一步加剧各方矛盾,后续是否引发美以沙三方的反制行动,以及对也门人道援助、地区和平进程的影响,仍需持续关注。而审判合法性的争议,也凸显也门当前分裂状态下,司法主权与国际认可的双重矛盾,想要化解分歧、推动局势缓和,仍面临诸多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