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女高管穿被性侵时衣服出庭:打破性侵案件叙事

2025-09-24 09:25  头条

9月23日,全国首例职场性侵获工伤认定案的劳动争议纠纷庭审现场,一个细节引发广泛关注--受害人崔丽丽身着案发当日的衣服和鞋子走进法庭。"曾经穿着这身衣服遭受屈辱,这次要穿着它夺回正义",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让这件承载痛苦记忆的衣物,从"耻辱的符号"蜕变为维权的"战袍",更打破了性侵案件长期以来的传统叙事困局。

在性侵案件的公共讨论中,"受害者有罪论"的阴霾从未完全散去。过往,受害者的穿着、行为常被置于舆论放大镜下,成为部分人质疑其"清白"的借口,这种扭曲逻辑实质是将加害责任强行转移给受害者。而崔丽丽的选择,以最直接的方式颠覆了这一认知:受害从来不是因为穿着或行为有过,错的只有加害者。她用行动宣告,承受痛苦与耻辱的应当是施暴者,而非直面伤害的受害者。

这份勇气背后,是性侵受害者长期面临的"沉默困境"。因害怕二次伤害--外界的质疑、流言与孤立,无数受害者选择将痛苦深埋心底。开口发声已需莫大勇气,像崔丽丽这样在法庭上直面创伤记忆,更是对"受害者沉默"常态的有力突破。她的抗争不仅为自己维权,更为无数难以发声的受害者撕开了一道争取表达空间的口子,让更多人看到直面伤害、追求正义的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此案早已写下突破性一笔--今年8月生效的判决,将崔丽丽所受伤害认定为工伤,使其成为国内首例获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案。这一认定不仅是司法实践的重要探索,更为后续类似案件提供了参照,也明确了企业在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与尊严上的责任。从刑事维权到劳动争议纠纷,崔丽丽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也推动着制度层面的进步。

如今,这件"战袍"的意义早已超越个人抗争。它象征着法律对劳动者尊严的守护,折射出社会对性侵受害者态度的转型,更提醒着我们:正义不应只靠个体的勇敢来支撑。要让更多受害者敢于站出来,还需完善制度保障,减轻个体维权负担;需要舆论摒弃偏见与冷漠,给予理解与支持;更需要法律始终成为受害者最可靠的庇护。

崔丽丽走进法庭的身影,是对性侵传统叙事的挑战,更是对正义的坚定追寻。这场尚未结束的维权之战,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公道,更关乎整个社会对受害者的态度、对加害者的追责,以及对"正义如何实现"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