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会是亚洲获得诺奖最多的国家?该如何看待日本屡获诺奖?

2025-10-09 13:35  iWeekly周末画报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贡献。坂口此次获奖,也让他成为第31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日裔)学者。

研究了些什么?

诺奖官网公报介绍,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必须得到调节,否则可能会攻击自身器官。三名获奖者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坂口志文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它可以有效阻止免疫系统攻击人体自身,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则找到了与之相关的基因,这些成果加深了科学界对免疫系统如何运作的理解,推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

坂口志文现年74岁,是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的教授,因在免疫调控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曾获得过多个国际和日本国内的奖项。20世纪80年代,坂口志文在日本爱知县癌症中心研究所就职期间,提出了关于免疫学的新理论,即外周免疫系统中,一定存在某种形式的调节性"安全卫士"。在随后实验中,坂口发现了一类此前未知的全新T细胞,将其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1985年1月,坂口志文与人合著了一篇发表在《Federation Proceedings》期刊上的论文,题为《小鼠中诱发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发育差异》。坂口认为,调节性T细胞是T细胞的特殊亚群,能保护机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侵害。

不过,当时许多人仍对坂口的发现持怀疑态度,而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的后续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进行辐射影响研究时意外发现,一些雄性小鼠生来皮肤就出现鳞屑状脱落,脾脏和淋巴结极度肿大,只能存活几周。研究人员意识到这种疾病的相关基因突变必定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雌性小鼠能够携带突变生存,它们拥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是健康的。分子生物学工具进一步发展后,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小鼠的器官受到T细胞攻击,T细胞破坏了小鼠体内器官,似乎是相关突变引发了免疫系统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