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根本无法控制,菲民众冲上街头向政府示威,中使馆发出预警(2)

2025-09-24 17:46  郑州广播电视报

事实上,这种预警的准确性也得到了印证。在示威的第一天,极端分子对商铺的破坏,以及与军警的推搡,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如果没有中方的提前预警,许多中国公民可能会误入危险区域,面临人身安全的威胁。

菲律宾军方在事后宣布进入"红色警戒"状态,所有士兵都取消了休假,并全天候巡逻街头。这种紧张的局面凸显了政府的困境--在无法解决民生问题的情况下,军队被迫出面维持社会秩序。然而,这种"枪杆子维稳"的做法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的不满情绪一旦积压过久,政府再强硬也难以遏制民众的反抗。

就在街头局势逐渐升级的前两天,黄溪连大使在辞任前与菲律宾外长拉扎罗举行了告别会。在会谈中,黄大使提到:"希望中菲关系能够早日重回正轨。"这一看似简短的话语,实际上包含了极为深刻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告别的一句礼节性话语,更是对菲律宾当前政治和经济困境的提醒和警示。

中菲关系的"正轨"并非单纯的外交形式,它更涉及两国间长期合作的经济利益和民生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在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援助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合作为菲律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菲律宾政府却在面对美国压力时,选择停掉了许多中国资助的项目,转而购买美国的高价化肥,导致农民的成本上升,收入反而下降。马科斯政府的这一决策显然忽视了民生的基本需求,也未能通过真正的经济合作解决国家的困境。黄溪连大使的告别言辞,无疑是在提醒菲律宾政府:如果继续将精力投入到南海争端等外部事务中,而忽视了民生问题,最终将得不偿失。

马科斯政府当前的困境,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死循环。政府不断通过外交争端,特别是南海问题,来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然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短视的。从财政预算来看,菲律宾今年的军费预算大幅增加,而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却相对较少。显然,马科斯政府希望通过增强军力来应对外部压力,但这却意味着国内的民生问题将被进一步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