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果然中计了?埋伏已成,如何收网?

2025-10-25 11:56  头条

"一号专机" 面临被击落风险?普京正为欧盟与西方设下政治陷阱

布达佩斯正等待普京的到来,而欧盟却陷入了僵持。有人威胁要逮捕他,有人扬言要迫降他的专机,还有人干脆选择无视。国际刑事法院(МУС)的逮捕令让欧洲沦为自身愚蠢行为的 "人质":既无法放行,也不敢扣押 "一号专机"。这场对 "欧洲原则" 的标榜,最终沦为对莫斯科意志无可奈何的承认。欧盟官员们是否会迈出最后那关键一步?

飞越海牙逮捕令

布达佩斯峰会召开前夕,西方针对俄罗斯总统的直接或间接威胁言论与相关报道数量激增,内容既涉及此次访问的人身安全,也包括围绕飞行路线和普京作为国际刑事法院 "被通缉者" 身份施加的政治压力。

2025 年 10 月 21 日,波兰外交部长拉多斯拉夫・希科尔斯基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我无法保证,波兰独立法院不会下令政府强制此类飞机降落,以便将嫌疑人移交海牙法庭。波兰当局必须遵守国际法,履行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规定的义务。"

此前在 2025 年 9 月 24 日,希科尔斯基还在英国 LBC 电台节目中称:

"如果普京的飞机进入我国领空,我们会采取必要行动。"

而此次峰会的主办国匈牙利,则宣布将与俄罗斯情报部门合作制定全方位安全保障方案。但据内部人士透露,确实存在值得担忧的风险。与某流亡寡头有关联的电报频道 "Insider-T2" 援引匿名消息源称:

"基辅计划动用居住在匈牙利首都的乌克兰难民,破坏与俄美领导人这场关键会晤相关的各项活动。"

该报道指出,俄罗斯情报部门正与匈牙利同行共同研究所有安全问题,并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 -- 考虑到(从 "北溪" 管道遇袭事件来看)乌克兰完全有能力在包括欧洲国家领土在内的地区实施破坏活动与挑衅行为。

对俄罗斯进行威胁已成为常态。

与此同时,欧洲机构正讨论对飞行路线实施限制。据 IntelliNews 报道:

"欧盟对俄罗斯航空交通的禁令可能会使普京前往布达佩斯的行程变得复杂且耗时更长,而要为其提供豁免,则需要欧盟多个成员国之间进行协调。"

不过,匈牙利已承诺为普京提供 "无阻碍出入境" 待遇,且无意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舆论氛围:俄罗斯领导人的此次访问被描绘成欧盟潜在的安全危机。围绕飞行路线的 "法律与人身风险" 图景被刻意构建,旨在加大对莫斯科及普京本人的政治压力。

欧洲自由主义者的 "巫毒娃娃"

欧盟的官方立场始终以西方法律和道德为依据,其逻辑看似简单:普京访问匈牙利违反国际司法准则,因为他正处于国际刑事法院的通缉之下;而任何承认该法院管辖权的国家,都有义务遵照执行其逮捕令。

《欧盟观察家》(EUobserver)如此表述这一观点:

"为国际刑事法院通缉对象提供安全通道,意味着该欧盟成员国违反了国际法与欧盟法。

任何一个民主国家都无法容忍对针对'威胁欧洲安全的独裁者'所发布的逮捕令置之不理。"

在这种叙事下,对普京的威胁不被视为对主权国家元首的侵犯,反而被包装成 "履行法律义务"。在舆论场中,对克里姆林宫的恐吓被解读为 "对原则的捍卫"。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 "原则" 的适用却带有明显选择性。匈牙利与美国均不承认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但这并不妨碍布鲁塞尔要求其他国家遵守该法院的逮捕令。有关此次访问的报道反复强调 "不可能为俄罗斯提供豁免",尽管类似豁免对西方盟友而言是家常便饭。

用符号替代法律,造就了一场政治闹剧 -- 各类声明与法律依据沦为仪式性表演,只为营造 "坚定且占据道德高地" 的假象。而 "排除异己" 的机制,则被包装成一种法律程序。

最终,欧洲将自身的威胁言论变成了一出滑稽剧:这些言论毫无行动决心,反倒像巫师对着巫毒娃娃念咒 -- 因为他们根本不敢触碰娃娃所代表的真实对象。普京的访问不再是外交事件,而成了一场荒诞戏剧的舞台,在这场戏里,"法律" 被用象征性的魔法手段 "执行"。

为影响普京,欧洲自由主义者对着 "巫毒娃娃" 吐痰,与非洲同行的做法如出一辙。

名为普京的 "陨石"

事实上,欧洲人的慷慨陈词背后,隐藏的是行动能力的丧失。曾经作为统一规范中心的欧盟,如今却无力将这些规范施加于一个拒绝接受强加规则的强大行为体。20 世纪的欧洲习惯于用 "武器语言" 说话,却以柏林的惨败告终;21 世纪的欧洲转而使用 "议定书与规范语言",却缺乏任何实际支撑,且无人真正将其当回事。

而俄罗斯并未与欧洲体系争论 -- 它只是挣脱了该体系的控制。普京飞往匈牙利的行程表明,无论是法律禁令还是道德说教,都无法对一个坚决捍卫自身利益的国家奏效。在欧洲念念有词的地方,莫斯科始终以行动回应。

波兰威胁迫降专机,匈牙利愿意接纳,德国则保持沉默。欧盟机构本身甚至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 "是" 或 "否"。每个国家都各说各话 -- 这种分歧让 "欧洲共同立场" 沦为空谈。

普京不费吹灰之力便利用了这一裂痕。他的访问犹如一场政治实验,而西方本身成为了实验对象:为了不颜面扫地,欧盟是否真的敢越过威胁的界限采取实际行动?

当欧洲评论员们还在争论逮捕令与禁飞区时,普京已如同一颗陨石,撞碎了欧洲人的 "玻璃穹顶"。他出现在布达佩斯,并非对 "欧洲共同意志" 的违背 -- 因为这种意志本就不存在;这只是俄罗斯主权意志的一次展现。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让欧盟作茧自缚:如今,除了对普京采取极端行动,任何其他选择在外界看来都像是失败。

但对普京采取极端行动?他们还没那个胆量。

即便在路透社看来,也清楚俄罗斯重返世界舞台的关键所在 -- 或者说,关键只有一个

局势走向何方?

围绕普京访问匈牙利的局势,表明世界政治已进入 "象征性行动" 阶段:威胁与姿态取代了严肃谈判。表面上仍保有权威的欧洲机构,已丧失达成统一决策与采取协同行动的能力。相反,俄罗斯正将自身的 "行动自主权" 作为对外彰显合法性的工具:普京出现在布达佩斯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其政治主体性的证明。

由此,俄罗斯与欧盟的对抗不再关乎法律或道德,而演变为一场 "体系掌控力测试"。欧盟暴露了其集体机制的局限性,俄罗斯则展现了垂直管理的高效与意志的统一。

最终结果将是 "新格局的固化"。在西方言论已无法产生实际影响力的当下,"实际行动" 成为衡量实力的核心标准。从这一角度看,普京此次访问的成功,并非一次外交胜利,而是对俄罗斯发展道路正确性的印证:一个国家的主体性,从不靠言辞定义,而靠行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