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有恶性肿瘤的人,身体一般会有5个表现,留心观察

2025-03-31 15:37  头条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结直肠癌已成为国内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

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这也是医学界将直肠癌称为"狡猾杀手"的主要原因。

直肠癌的现状与危害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约55.5万例,死亡病例约28.6万例。

北京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王锡山教授指出,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这与现代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密切相关。

直肠癌位于消化道末端,肿瘤生长过程中容易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但由于其初期症状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如痔疮、肠炎等,导致许多患者未能及时就医诊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结直肠外科杨家驹教授表示,约60%的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这极大降低了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直肠癌晚期的5大典型表现

1. 大便习惯改变并伴有血便

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大便习惯改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鹤教授强调,当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大便形状变细(铅笔样便)等情况,尤其伴随血便时,应高度警惕直肠癌可能。

血便表现多为鲜红色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或与大便混合,区别于痔疮出血的滴血或喷射状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晚期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溃烂所致,同时常伴有肛门坠胀感和疼痛。

2. 不明原因的腹痛和腹胀

晚期直肠癌患者常出现下腹部或骶尾部疼痛,尤其是排便时加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李斌教授解释,这种疼痛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神经或压迫盆腔脏器所致。

不同于普通肠道疾病的短暂腹痛,直肠癌引起的疼痛往往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腹胀感也是常见表现,主要由于肿瘤阻塞肠腔,导致肠内容物和气体积聚。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如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这通常提示肿瘤已较为晚期。

3. 进行性消瘦和贫血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是多数晚期癌症的共同特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癌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强教授指出,当患者在短期内(如3-6个月)无明显饮食变化却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考虑恶性肿瘤可能。

直肠癌患者的消瘦与肿瘤消耗、营养吸收障碍和食欲下降有关。

长期隐性出血导致的贫血也是晚期直肠癌的重要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秦新裕教授强调,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时,必须排查消化道肿瘤可能。

4. 远处转移相关症状

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主任陈万青教授解释,当直肠癌细胞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至肝脏时,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不适、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

其次是肺部转移,患者可能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骨转移则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这些远处转移症状提示疾病已处于晚期阶段。

5. 盆腔相关并发症状

由于直肠位于盆腔内,晚期直肠癌可侵犯周围器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沈琳教授表示,当肿瘤侵犯膀胱时,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甚至血尿;侵犯前列腺或阴道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或异常分泌物。

晚期直肠癌还可能引起盆腔脓肿、瘘管形成等并发症,这些症状往往提示肿瘤已局部晚期,增加了治疗难度。

直肠癌高危人群

年龄因素:50岁以上人群是直肠癌的高发人群,但近年来年轻患者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大肠癌中心主任金韶军教授提醒,40岁以下人群也应关注相关症状。

家族史:有直肠癌或结直肠腺瘤家族史的人群风险增加2-3倍。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结直肠癌的个体,应提前10年开始定期筛查。

生活方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增加患病风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潘国宗教授特别强调,长期食用腌制、烧烤、熏制食品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

既往病史: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

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预防

定期筛查:结直肠癌是少数可以通过筛查有效预防的恶性肿瘤。《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版)》推荐,普通人群45-75岁应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应提前至40岁或比最年轻患病亲属早10年开始筛查。

筛查方法:结肠镜检查是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内情况并进行活检。其他筛查方法包括便潜血检测、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FIT)、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钟良教授表示,多种方法联合筛查可提高早期发现率。

生活方式调整: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树教授推荐以下预防措施:

· 合理膳食:增加蔬果、全谷物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消费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 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

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直肠癌的治疗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沈琳教授介绍,直肠癌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联合应用。

手术治疗:仍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已成为主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周志伟教授强调,保肛手术技术进步使70%以上的直肠癌患者可以保留肛门功能。

新辅助治疗:对于中晚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癌专家徐烨教授分享的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放化疗可使20-30%的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

免疫治疗:对于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疗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侯建明教授介绍,PD-1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特定类型的晚期直肠癌治疗。

精准医疗: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成为新趋势。基因检测可指导靶向药物应用,HE阳性患者可考虑治疗。

结语

直肠癌虽"狡猾",但并非不可战胜。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通过科学筛查、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及时识别警示症状,可以有效降低直肠癌的危害。同时,持续的医学进步也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

希望大家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定期体检筛查,对于上述症状不可掉以轻心。生命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科学预防、积极面对,定能远离直肠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