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8个鸡蛋,居然差点把肾给吃坏了?
据媒体报道,武汉22岁的小刘,迷上了健身,为了塑造身材,在健身教练的建议下开始减脂增肌。除了大量的锻炼之外,小刘还开始严格限制各种饮食,什么米饭、粥、馒头等碳水一概不碰,每天就吃8个鸡蛋,还有鸡胸肉、牛肉、牛奶等,全是高蛋白的食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此坚持了半年,小刘成功练出了肌肉。可是在一次体检中,多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尿常规异常,尿酸、肌酐值全部都远远超出正常值,进一步到肾内科检查,医生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病2期"。
这下小刘傻了眼了,好端端的怎么就搞出了慢性肾病呢?医生通过了解小刘的生活后,推断可能和小刘长期高蛋白饮食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把鸡蛋视为便宜又好吃的营养品,殊不知吃多了也不好。
一、为什么鸡蛋吃多了会伤肾?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但它也绝非越多越好。体重60kg的男性每日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为45g。一颗鸡蛋内约有7g蛋白质、一盒牛奶约有8g蛋白质、50g肉类中约有10g蛋白质,小刘每日摄入的8颗鸡蛋蛋白质量就达到了56g左右,已经超过60kg体重男性日均推荐摄入量的上限,更别提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高蛋白食物了。
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对肾造成这些损伤
1、加重肾的代谢负担
我们的身体无法储存多余的蛋白质,当摄入过量蛋白质时肾脏只能"加班加点"工作将其排出,会导致肾脏的负担加重,甚至诱发肾损伤。
2、转换为脂肪,危害肾脏
体内多余的蛋白质可能会转换成脂肪,容易引起身体肥胖。同时也可能会抽筋钙质从骨质内溶解,加剧钙元素的流失,增加身体罹患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病的风险。
这时候有人要说了,不论是网上还是养生专家,都在说鸡蛋是个健康食物,可以很好帮助身体补钙,难道都是骗人的吗?
二、浙大研究:鸡蛋无论怎么做,都不建议多吃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共纳入52万余名年龄在50~71岁之间,41.2%为女性的美国受试者数据,通过分析来评估鸡蛋与胆固醇摄入、全因/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研究共进行了16年的随访,随访过程中有129328例受试者死亡。
通过分析后发现:
1、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血管、癌症、早亡风险或增加
一个鸡蛋内的胆固醇约在186mg,每日多摄入300mg的胆固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6%、癌症死亡风险增加24%、早亡风险增加19%。
2、鸡蛋无论怎么做,多吃都有害
不论摄入的是什么烹饪方式制成的鸡蛋,如煎蛋、水煮蛋、烤蛋等,均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既然吃鸡蛋吃多了会增加多种死亡风险,这不是说鸡蛋是不好的食物吗?鸡蛋到底能不能吃?
三、鸡蛋真的是"坏蛋"吗?还能不能吃?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研究是基础美国人的研究,美国人的身体情况和营养摄入对比中国人还是有区别的,所以研究结果还需要理性看待。
鸡蛋中的营养,其实非常优质,包括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等,其中蛋白质和粮食中的不同,氨基酸成分更接近于人体,是优质蛋白的一种。进入体内后很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可帮助身体很好的补充蛋白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摄入鸡蛋300~350g,即一天40~50g(约一个鸡蛋的量)。
既然鸡蛋还是可以吃的,那要怎么吃鸡蛋才更健康呢?教你几个吃鸡蛋的方法。
四、怎样吃鸡蛋更健康?
1、溏心蛋最佳,但要选用可生食的鸡蛋
近日《鸡蛋食用营养指南2022》发布,指出溏心蛋相较于全熟蛋在蛋白质吸收、口感以及色泽方面表现更优异,且能更好保留鸡蛋内的营养元素。
同时,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表示,做溏心蛋但注意要选择可生吃的鸡蛋,普通鸡蛋内可能有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做出溏心蛋后食用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出现。
2、不要扔掉蛋黄
不少人吃鸡蛋的时候会将蛋黄丢掉,认为蛋黄内含有的胆固醇含量很高。事实上,蛋黄内的蛋白质含量比蛋白更高,无机盐、维生素等成分也主要集中在蛋黄内,日常只要不过量摄入即可。
3、吃鸡蛋时减少加工肉的摄入
吃鸡蛋的同时,要注意不要同时和培根、火腿等加工肉类共同食用,不然容易促进肠道内的厚壁菌产生有毒化合物三胺氧化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会诱发癌症。
鸡蛋是人体摄入优质蛋白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不能盲目地拒绝吃鸡蛋,但也不建议大量摄入鸡蛋,凡事适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