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亿新台币已经打入美国账户,可台湾却始终没有等到那一架战机。这笔交易从签订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变成一个问号。
台湾面临的现实压力促使当局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自身的国防力量存在明显不足,武器装备陈旧,这种状况让决策者感到紧迫。拥有现代化的军事装备意味着什么,他们心知肚明。因此购买先进战机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美国方面对这笔生意很感兴趣。出售武器能为国防工业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能在地缘政治中保持影响力。两方面都符合美国的利益计算,所以这笔交易得以成立。
2019年,台湾当局的行政部门通过了采购计划,决定投入2472亿新台币。这笔钱用来购买美国的F-16V战机,按照原定计划,从2020年到2026年间,美国应该分批运送66架战机到台湾。
台湾很快就支付了全部款项,接下来的日子变成了漫长的等待。2023年时,美国方面声称存在软件整合的问题,需要延迟到2025年才能交付第一批。这个解释被接受了,但等待还在继续。
2024年原本应该是交付的年份,美国又改口了。这一次给出的理由是疫情导致供应链断裂,无法按时交货。台湾空军的高层在10月份公开表示,明年可能依然无法获得战机。从他们的言辞中能感受到失望和困惑。

美国为什么一拖再拖,始终不肯按照承诺交货?看似合理的解释背后,隐藏着真实的原因。这与中美之间关于稀土的激烈对抗直接相关。
F-16V战机虽然算不上最先进的型号,但其内部装配了最新一代的相控阵雷达和各类现代化设备。这些设备的制造需要使用高性能磁铁等关键材料,而这些材料的核心成分就是稀土。稀土是F-16V战机能否生产的根本。

美国本身的稀土产业非常薄弱,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这意味着美国需要依赖进口。全球稀土市场中,美国购买的75%都来自中国。不依靠中国的稀土供应,美国的相关产业根本无法维持。
在过去,中美两国贸易相对稳定时,稀土出口可以正常进行。但近年来局势发生了变化。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多种遏制措施,中国随之做出了回应。为了有效反制,中国开始限制稀土出口,特别是用于军事领域的稀土材料。

2024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幅度再次提高。作为应对,中国进一步加大了稀土出口管制的力度。根据规定,任何国家采购用于军事用途的稀土,这类申请都被拒绝。中国甚至停止了对某些特种电机的出口,这些电机广泛应用于多种战斗机的制造。

这个连锁反应直接击中了美国战机生产的软肋。F-16V和F-35战机的产量都因稀土短缺而受到严重限制。美国想要加快生产速度根本没有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稀土来完成这些战机的制造工艺。
台湾购买的这批战机恰恰被这场稀土战卷入其中。中国的目标并非直接阻止美台交易,而是通过控制稀土供应来制约美国的整体军工产能。这个结果反过来影响了台湾能否按时获得战机。

从金额上看,这笔交易价值数千亿。但美国在承诺的期限内交付这些战机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距离2026年的最后期限不到两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美国解决稀土短缺问题的希望非常渺茫。这笔交易正在逐渐转变为一笔无法完成的债务。

台湾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不幸的角色。巨款已经支付给美国,账户上的钱早就到了美国手中。可目前为止,台湾连一架战机都没有获得。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台湾成为了这场交易中最大的受损方。
这个事实有其深层含义。依赖军事力量的道路本身就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承诺可能被打破,计划可能被搁置。台湾采取对立的立场并投入巨资购买武器,最终却发现这条路并不通畅。事实证明,对抗不会带来安全,只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损失。

这笔交易的僵局预示了一个现实。依靠外部军事支持来维持现状的想法,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显得越来越脆弱。中国通过稀土这个战略资源的控制,无意中让台湾看到了这一点。经济规律和资源制约不会因为任何政治立场而改变。台湾需要认真思考未来的方向,而不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投入更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