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市场观点,11月25日A股大涨主要有四大原因:
首先,市场内部的结构性风险在急跌过程中得到了显著释放。数据显示,当前A股成交集中度回落至40%附近,明显低于45%的历史偏高经验值;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的个股占比也回落至12%,低于15%的警戒线。上述指标显示,市场过热风险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化解。
第二,市场进入新的布局窗口期。分析人士表示,11月,市场往往倾向于主题博弈,再往后,市场开始寻找景气度线索,布局春季行情。而以AI为代表的科技股,目前的景气程度具有较高的能见度。
第三,科技叙事逻辑依旧,带动科技股反复活跃。科技叙事的延续性成为修复行情的核心支撑。在流动性预期缓和与全球AI应用持续迭代的双重背景下,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逐渐缓解。
第四,修复的关键驱动力还来自外部环境的改善与机构信心的加持。美联储近期的鸽派言论显著缓解了全球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市场正在对此前过于悲观的降息预期进行重新定价。同时,高盛等国际顶级投行明确表示看好中国资产。
"A股盈利周期底部拐点或已迈过。"天风证券认为,展望2026年,基本面角度盈利复苏弹性或更值得关注。具体来看,预测各板块营收在2026年均有较大可能回升,且增速较2025年预计扩大,TMT、消费增速更具备韧性,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绩压力整体更大。在上游周期方面,虽然2025年的预测营收增速仅由有色金属、基础化工两个板块拉动,但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能够由负转正。
富荣基金表示,市场在经历调整后,结构性机会或将更侧重于基本面坚实和符合中长期政策导向的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有望仍是核心主线之一,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其产业逻辑在全球AI产业革命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依然扎实。具备"出海优势"的制造业领域值得关注,那些在全球价值链中定位提升、已布局海外产能的行业,如部分工程机械、白色家电和电网设备等,有望受益于"全球敞口"的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