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发声:中国军人只有战死没有吓死

2025-11-27 14:15  头条

"中国军人只有战死没有吓死!"2025年11月,南海舰队发布的战备视频中,官兵面对镜头发出铿锵誓言。这段仅2分30秒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突破15万次,浪花飞溅的演训画面与"炮管已校准,弹药已就位"的实战化口令交织,直面近期某些域外势力在南海的挑衅。这种"枕戈待旦"的姿态,既是传承自西沙海战"钢盔保命"的铁血基因,也是福建舰入列后中国海军体系化力量的集中展现。

1974年西沙海战中,中国海军官兵用"小艇打大舰"的壮举刻下精神底色。战斗中,274艇官兵因未佩戴钢盔导致多人头部重伤,战后全军紧急配发3.5公斤重头盔,被水兵称为"铁西瓜"。如今,南海舰队军史馆内陈列着那块改变历史的弹片,以及麦贤得头部受伤后仍坚守战位3小时的故事。这种"以命相搏"的传承,在50年后进化出全新形态--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实现"一分半弹射一架战机",单日最大弹射架次达250架,效率超越美国核动力航母。

南海舰队的战备密度折射出战略转型。视频中出现的歼-35隐身舰载机、055型驱逐舰,与"机器狼"协同作战系统构成陆海空天电网全域慑战体系。这种升级不仅体现为装备代际跨越,更反映在战法创新--官兵需掌握从传统跳帮作战到无人蜂群操控的多维技能。值得注意的是,舰队近年来强化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训练,2025年9月的一次演练中,舰载机在台风边缘成功实施导弹攻击。

在南海局势复杂态势下,舰队既展现"今夜战斗"的决绝,也传递"和平之海"的愿景。2025年6月发布的《将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实践》智库报告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20年间从8763亿增至6.41万亿元,RCEP协定覆盖人口超20亿。这种经济融合与军事威慑形成"刚柔并济"的战略布局。当某些域外势力鼓吹武力介入时,南海舰队与东盟国家开展的联合搜救演习、海洋环保合作,成为打破"中国威胁论"的活教材。

"只有战死没有吓死"的底气,源于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支撑。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可使舰载机出动效率提升5倍,配合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形成覆盖第一岛链的拒止能力。但更深层的力量来自精神传承--军史馆中381个弹孔的战旗、汶川地震时用电缆木材搭设的"生命天梯",构成官兵的价值坐标。当00后水兵在模拟训练中48小时不眠不休维护舰载系统时,他们与西沙海战中用身体堵管道的麦贤得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