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大腿粗、屁股大的人慢性病风险更低?

2025-08-14 14:56  头条

提起身材,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美不美",可你有没有想过,身材的某些特征,其实关乎寿命长短?

不少人拼命减肥,尤其对"大腿粗"、"屁股大"深恶痛绝。但研究发现,你越想减掉的地方,可能恰恰正是身体的"护身符"。

胖不在腰,而在腿和臀?可能更健康

不少人以为,体重轻、四肢细才是健康的表现。但真正影响寿命的,不是你胖不胖,而是你胖在哪里。

研究发现,脂肪更集中在下半身的人,尤其是大腿和臀部较宽者,代谢水平更稳定,慢性病风险更低。而那些脂肪集中在腹部、腰围较粗的人,反而更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这是因为不同部位的脂肪对身体的影响并不一样。腹部脂肪以内脏脂肪为主,容易渗透到肝脏、胰腺等器官,引发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等严重问题。而臀部和大腿的脂肪则主要是皮下脂肪,对代谢干扰较小,反而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权威研究支持:大腿粗,寿命长?

这可不是坊间传言。早在201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就对近3000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

大腿围小于60厘米的人,早亡风险显著上升。

研究人员指出,大腿围较小,意味着肌肉量和皮下脂肪储备都偏低,不仅运动能力差,免疫力也更容易下降。尤其是年龄越大,这种风险越明显。

而更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臀围较大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更低。这是因为臀部脂肪中含有较多的抗炎因子,能中和部分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为什么下半身胖是"好胖"?

脂肪并非都是敌人,有些脂肪其实是健康的"守门员"。

首先,下半身脂肪多,说明身体储备能力较强。这在年老体衰、患病期间尤为重要。无论是手术后恢复,还是生病期间抗病力,身体储备的脂肪和肌肉都是"底气"。

其次,下肢脂肪中的皮下脂肪细胞代谢活性较低,不容易释放脂肪酸,不像腹部脂肪那样轻易扰乱血糖、血脂。这类脂肪还可能吸附部分有害游离脂肪酸,减少它们对内脏的损伤。

此外,大腿和臀部肌肉越发达,基础代谢率越高,这意味着你即使静坐,也比别人消耗更多热量,更不容易发胖,更能维持健康体重。

警惕"苹果型身材",藏着健康隐患

与"大腿粗"相对的是"腰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

这类人群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腰围增加明显。有研究表明,即使体重正常,只要腰围超过标准值,心血管疾病和早亡风险也会飙升。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指出:

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属于腹型肥胖。

而腹型肥胖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健康路上的"隐形杀手"。

身材无法重选,但习惯可以改变

如果你天生就是"梨型身材",恭喜你,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优势。但如果你属于"苹果型身材",也别担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依然可以改善健康状况。

1. 多练腿部肌肉

深蹲、箭步蹲、登阶运动都能有效增强大腿和臀部肌群,不仅塑形,还能提升代谢,稳定血糖。

2. 控制腰围最关键

饮食上少油少糖,远离高热量加工食品。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3. 睡好觉,减压力

压力大会促进皮质醇分泌,这是一种会推动腹部脂肪堆积的激素。每天睡足7小时,保持心情平稳,是控制腰围的"隐藏秘诀"。

别被"体重"迷惑,关键看"分布"

很多人只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却忽略了脂肪分布的差异。两个同样体重的人,一个是小腿细、腰粗型,一个是大腿壮实、腰细型,健康水平可能天差地别。

身体成分分析能更全面评估脂肪位置和肌肉量,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及早识别风险,及时调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