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特朗普的任务是刺激经济,然而,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工业协会都发话了:"让他拖三个月到半年,让美国人民好好体会加高关税到底是加了谁的关税,谁倒霉、谁吃亏?让事实来说话。"
贸易摩擦的前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5月20日,世贸组织(WTO)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贸易展望指标指数"(WTOI)表明,2019年上半年贸易增长持续下降。WTO经济学家预计,2019年商品贸易量增长率,将从2018年的3%降至2.6%。
中国如何应对?
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应对措施可分为短期和长期。
周世俭认为,中国最近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从4月1日起大幅度降低增值税。增值税税率从17个点降到13个点。这些调整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可以应对25%的高关税。
从长期来看,大多数专家认为,继续改革、开放是最好的破局之策。
林毅夫认为,在面对美国这些无理要求的状况下,总体上,中国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定力,坚持既定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按照国家主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来发展,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取得高质量的发展。
他分析说,美国占中国出口不足20%,如果美国因为贸易摩擦而出口减少,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也会减少,可以把市场机会更好地让给欧洲、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现在对世界来讲最重要的是发展,在全世界经济发展比较悲观、迷茫的时候,中国的开放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共同发展、共享发展的机会。
此外,他从消费维度表示,中国现在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最大的国家,全世界每年30%的增长来自于中国,如果美国企业退出了中国市场,那么就相当于它们退出了世界财富500强的企业市场。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余淼杰表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高质量的发展、高水平的开放。首先,重视金砖五国自贸区的建立,印度、俄罗斯、巴西,加起来占中国的出口总额达到7%~8%;其次,继续努力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合作,中国出口到东盟10国的占比已达12%左右,此外中国应该在道义上取胜,应该去WTO诉美国。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根据美国公布的Federal Register120多项案例,发现美国关注传统的关税问题,更多地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策和制度问题所转变。这里面有些是可以进行管制协调的规则,有些可能就涉及到国家自身的经营和主权等。
东艳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和美国的协调,这是一个过程。同时,在构建协调渠道的过程中,建立互信十分重要。她认为,未来,中国除了自身的开放外,需要建立更多的协商和协调的渠道。除了双边协商之外,在区域和多边领域内也需要进行协调。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查道炯教授则认为,中国接下来的举措唯一的标准是有利于中国往前走、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因素提高技术产品劳动竞争力。此外,扩大开放、提高开放质量,也意味着需要提高中国开放质量的全球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