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关税+次级关税,美国不允许中国买俄石油?但普京一点都不慌,坚决不妥协
根据环球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抛出新动作--若俄乌50天内达不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加征次级关税。中方随后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
这并非美国首次用关税手段施压。过去两年,从拜登政府到特朗普团队,对俄经济制裁从未停歇,但效果如何?看看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数据就知道--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俄石油日均出口量维持在500万桶以上,其中近三成流向亚洲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自然是重要买家。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这次把关税和停火绑在一起,明眼人都看得出针对性。他说的"次级关税",说白了就是"连坐":俄罗斯卖油给谁,美国就罚谁。中国作为俄石油主要进口方,自然被列在"潜在目标"清单里。但问题来了,美国真能靠这招拦住中国买俄油吗?
再看俄罗斯的态度。俄方多次公开表示,对与乌克兰谈判持开放态度,但前提是"尊重俄方核心利益"。特朗普说的"50天停火协议",说白了就是让俄承认现状、撤军,这对俄来说等同于"冲突失败"。既然谈不拢,俄自然不怕美国关税威胁--反正经济已经扛住了前几轮制裁,再多100%关税,大不了少赚点,但主权和领土问题不能退。
特朗普为啥急着出这招?表面看是催俄停火,背后藏着多重算计。其一,转移国内矛盾。2025年以来,美国通胀压力反弹,选民对高物价不满情绪升温,特朗普急需找个"外部敌人"转移焦点。把俄乌冲突和关税挂钩,既能显示他"强硬应对对手",又能把国内问题归咎于"外国施压"。其二,发冲突财。特朗普提出"通过北约向乌提供最先进武器",还说"欧洲会支付费用"。明眼人都懂--北约武器由美国生产,欧洲出钱相当于替美国军工企业买单。美国军火商近年利润飙升,特朗普若能推动更多武器流入乌克兰,背后的利益链自然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