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旨在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兼顾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2025年10月1日起,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这一新规针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农村土地保护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于广大村民来说,新办法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直接影响到日常农业生产和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
01 为何出台新管理办法?
当前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制度存在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虽然现行法律法规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了审批制度,但对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占用需求,缺乏相应的调整规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办法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建立了永久基本农田"优进劣出"的管理机制,确保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名实相符。
02 如何确认自家地是否属基本农田?
村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确认土地性质:
· 查看证件:土地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上会明确标注是否为永久基本农田;
· 查看公告:乡镇政府会将基本农田的位置、范围进行公告;
· 查看标志:基本农田地块边上立有保护牌,写明范围和保护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发现没有标志或标志有误,可以向乡镇政府或县自然资源局反映情况。
03 这些行为绝对禁止做
新办法明确规定了严禁在永久基本农田上进行的活动:
· 禁止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种植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
· 禁止堆放固体废弃物、填埋垃圾;
· 禁止违规建房、挖塘养鱼、私自改变耕地性质和用途;
· 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调整中擅自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基本农田上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也是不被允许的。
04 遇到这些情况可调整
新办法并非一刀切,规定了特殊情况下可对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行正向优化:
· 修建农田基础设施(如灌溉渠、田间道路、防护林)需要占用少量基本农田时,可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补划;
· 对零星破碎、不便耕种的地块,可调出基本农田,但需同时调入优质耕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因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调整布局的,由县级政府编制调整补划方案。
05 基本农田也有"备用粮仓"
新办法首次明确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概念。以下6类优质耕地可优先划入储备区:
· 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的耕地;
· 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 与现有基本农田连片、质量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且坡度小于15度的耕地;
· 水资源与水土保持条件良好的耕地;
· 从园地、林地等其他农用地恢复的耕地;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储备区耕地在没有正式划入基本农田前,不按基本农田管理,可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时的补划来源。
06 权益受损如何维权?
如果村民发现有人破坏基本农田,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维权:
· 先收集证据:拍照、录像记录破坏行为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最好能找到证人作证;
· 及时举报:向县自然资源局或农业农村局举报,也可以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
· 注意时效:如果举报后没结果,要在60天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土地流转的情况,流转合同必须写明"不能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如果承租方违法改变用途,村民有权收回土地并要求赔偿。
---
新办法实施后,各地将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
村民们在使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时,务必先确认土地性质,了解相关政策,避免因不了解新规而受到处罚。
保护耕地不仅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也是保障我们自己的长远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