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昨晚发生了什么?几小时内连打两个电话,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次

2025-09-11 17:02  头条

在一晚上的时间里,中美防长、中美外长先后进行了通话,两国这样的密集接触,至少是特朗普的第二次上台以来所没有出现过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显然,中美两国这一轮密集接触,背后一定"有门道"。

我们先来看一看中美两国防长的对话,就在不久前,中方防长与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思进行了视频通话,这也是两人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见面。在与美方战争部长通话之际,中方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身的态度,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中方在与美国战争部长的谈话之中,着重提及了台海问题和南海问题。

对于台海问题,中方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统一大潮势不可挡,任何国家无权干涉,在南海问题上,中方也表示坚决反对外部势力搅局。与中方的明确表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方面的态度则显得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他。美防长表示,美方不寻求和中国爆发冲突,但会维护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很显然,美国这个"战争部长"的话里话外,其实是藏着有"陷阱"的。虽然其明确表示,不愿意与中方发生冲突。但是美国又要在亚太维护"地区利益"。美国自己是一个美洲国家,却要在亚太维护利益,这说明美国依然没有放弃搅局亚太的野心。那么,美国将会如何在亚太区域内"维护利益",又会以何种方式"维护利益"呢?这其实是颇为值得玩味的。毕竟,用经济手段维护利益也是维护,用军事手段也是维护。

在中美防长通话后,中方王毅外长也与美国国务卿(履行外长职责)鲁比奥通了话,这次的重点在外交层面。王毅批评美方最近的负面动作,尤其点名"干涉中国内政",还要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要"谨言慎行"。王外长对美国"点名批评",丝毫没有讲求什么"语言的艺术",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不多见的。王外长直接对鲁比奥说了"重话",这显然也意味着,中美双方确实在一些外交问题上存在极大的分歧。

针对中美外长的通话,美国方面也已经发出了通稿,美国的通稿三行字,却反复提及"constructive(建设性)"一词达三次--这种高频重复的"模棱两可"的表述,很显然说明,美国方面认为此次中美通话并未达成什么共识,积极意义仅仅在于沟通本身。对此,中方也同步发布声明,对此次通话给出"及时、必要,也富有成效"的评价,双方虽用词不同,但都传递出"对话未破裂、仍在推进"的基本态度,只是各自表述背后的侧重点暗藏差异。

中美两国高层之间密集通话,显然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来看,这有可能是在为中美两国之间高层的直接见面沟通做铺垫。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在今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韩国将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这是一场极为重量级的会议。而按照以往的惯例,中美两国高层,都很有可能会亲自出席此次峰会,这也使得中美高层在特朗普"2.0"时期的首次会面成为了可能。

那么既然如此,中美两国也需要就一些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提前沟通和商议,以为两国高层之间的会面奠定基础,让两国高层的会面得以顺利进行。另外,中方马上就要举办香山国际论坛,中方当然也希望美国方面的高层人物能够来京参加此次论坛,中美之间的密集沟通,有可能也与此事相关。

不过,从此次中美两国之间的密集沟通我们可以看出,中方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明确的。不论是王毅外长的点名批评,还是董军防长的严肃警告,都是在告诉美国人一件事:想要跟中方见面,没有问题,我们持开放态度,但美方首先要学会谨言慎行,尤其是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不要触碰中方的红线。若是美国愿意配合中方,与中方相向而行,那么中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则可以进一步展开,若是美国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中方也会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