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9日凌晨,泰国与柬埔寨一致同意停止调动兵力,为持续数日的泰柬冲突画上了句号。与此同时,柬埔寨前首相洪森专门感谢了特朗普,至此最大赢家也浮出水面。那么,这场持续数日的激烈交火,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画上句号?这其中谁的功劳最大?
回看事件源头,7月24日,泰柬双方因柏威夏寺周边领土争议爆发交火,泰方出动F16战机实施轰炸,柬方则用火箭炮予以猛烈还击,一时间炮火轰鸣、弹雨四射。25日,两国互相召回大使并驱逐外交官,双边关系跌至冰点。
然而,仅仅过了5天,打得不可开交的冲突各方,就在马来西亚轮值东盟主席安瓦尔的主持下,在吉隆坡坐上同一张谈判桌。照片中安瓦尔居中,泰国代理总理普坦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面对面而坐,背后各坐一位中美代表,这一画面昭示出协调斡旋的多重国际力量。
有分析认为,这场冲突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停火,首先少不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压力。据报道,特朗普在冲突升级之际曾向双方施压,威胁若不立即停火,就暂停与泰柬的贸易谈判,并可能对其出口商品加征高达36%关税。待停火协议落地后,特朗普又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称,已与两国领导人通话,并"指示贸易团队重启谈判"。这种高压的操作,既展示了美国利用贸易杠杆干预地区冲突的影响力,也凸显出特朗普政治化斡旋的双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