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凶猛!李兰娟强调:少吃橘子,多吃5样,给免疫力“加满油”

2025-11-21 16:02  头条

天气转凉,门诊外高烧、咳嗽的孩子排起了长队。医生一边开药,一边叮嘱家长:"别只当是感冒,现在是甲流高发期,拖不得。"

杭州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孩子刚上小学,连续发烧三天,检测后确认是甲型流感,全家人轮流"中招",吃药、请假、照顾孩子疲惫不堪。

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提醒公众:提升自身免疫力,是抵御甲流最有效的武器之一。而你每天吃的东西,恰恰决定了免疫系统的活力。

一、甲流来得猛,不是普通感冒

很多人以为甲流就是"重一点的感冒",其实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易造成学校、家庭聚集性感染。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5年秋季通报,甲流病毒活跃度持续升高,特别是在儿童、老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中,感染后容易并发肺炎、中耳炎,甚至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后果。

高热、咽痛、全身肌肉酸痛是典型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表现。这种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靠的是自身免疫系统"打胜仗"。

二、李兰娟提醒:橘子虽好,甲流期间要少吃

橘子富含维生素C,很多人感冒时会吃橘子"补一补"。但李兰娟院士指出,在流感高发期,橘子这类高糖水果吃多了,反而可能拖慢康复进程。

为什么?橘子的含糖量较高,过量摄入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影响体内糖代谢平衡。而病毒感染期间,人体本就能量消耗大,高糖摄入可能加重炎症反应,让免疫系统"分身乏术"。

此外,橘子属温热性水果,吃多容易引起口腔溃疡、咽喉干痒,反而加重咳嗽、咽痛等甲流症状。

所以,不是说橘子不能吃,而是甲流期间要控制量,避免"吃错时机"。

三、与其靠药硬扛,不如靠吃提升免疫力

药物只能缓解症状,真正清除病毒的是免疫系统。而营养,是维持免疫系统活力的"燃料"。

那甲流高发期,到底该吃什么?李兰娟院士建议:多吃以下5种食物,给免疫系统"加满油"。

1. 深绿叶蔬菜:构建免疫防线的"砖瓦"

菠菜、油菜、苋菜等深绿色蔬菜,富含叶酸、维生素C和植物多酚,这些成分能促进白细胞生成,提高抗病毒能力。

研究显示,深绿色蔬菜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减轻病毒感染带来的氧化应激反应。

每天吃上一把绿叶菜,相当于在身体里多装一道防火墙。

2. 深海鱼:天然的"抗炎战士"

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深海鱼类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营养学分会》建议:每周摄入2-3次深海鱼类,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代谢状态,降低病毒性感染后的并发风险。

与其吃油炸食品,不如来一份清蒸鲈鱼,更顺口也更健康。

3. 鸡蛋:优质蛋白的"免疫原料库"

鸡蛋含有完整的必需氨基酸,是构建免疫细胞不可或缺的"砖头和水泥"。

尤其是蛋黄中的卵磷脂和维生素A,对维持呼吸道粘膜完整性极为重要,相当于在病毒进攻前构建"护城河"。

每天1-2个鸡蛋,不仅增强体力,还能补足免疫系统的"弹药库"。

4. 黑木耳:清理血管垃圾的"扫地僧"

很多人忽略的黑木耳,其实是增强免疫力的"黑马"。

黑木耳富含多糖类物质,可刺激巨噬细胞活性,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它还能帮助清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缓解感染期的"毒素堆积"。

炒一盘木耳胡萝卜,清爽又养生,是秋冬餐桌上的常青菜。

5. 大蒜:天然抗病毒"小炸弹"

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强烈的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发现,它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在体内复制,缩短病程。

不仅如此,大蒜还能促进免疫细胞分泌干扰素,帮助身体快速识别并清除病毒入侵者。

吃大蒜不用多,每天一两瓣就足够。可以切碎后静置10分钟再吃,激活其中的活性成分。

四、除了吃,这些习惯也在帮你"挡住甲流"

防病毒不只靠饮食,生活习惯同样重要。

首先,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让病毒趁虚而入。

其次,坚持适度运动。不是剧烈锻炼,而是像快走、太极、瑜伽这样的低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就能提升免疫细胞活性。

还有一点很关键:别硬扛。一旦出现高热、咳嗽、全身酸痛等明显症状,应及时就医,不盲目自行服药,防止延误治疗。

五、结语:每一口吃进去的东西,都可能是你的"护身符"

甲流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重视。病毒不会挑人,但免疫力会"挑主人"。

用对的饮食、规律的作息、积极的心态,给免疫系统多一点助力,就是帮自己和家人多一份保障。

这个冬天,不靠硬扛,靠科学饮食"撑伞",甲流再猛,也难突破我们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