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关税战让中国必须把扩大内需的堵点真正解决掉(4)

2025-04-17 13:51  观察者网

如果贸易赤字真的是个问题,那我们又该如何解释美国在货币和金融乃至科技上面维持这么长时间的霸主地位呢?刚刚奚锡灿说,现在共和党并不这样想问题,而且美国获得的这些好处是国家的好处,不是共和党的好处,这个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特朗普真的现在不想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不想继续领先全世界,美国人真会答应吗?我看美国人不会愿意付出这些代价的。

同样的问题,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在全球的生产体系当中扮演的独特角色,中短期也不可能改变。全球已经在经济意义上形成整体,许多事情不是某个国家单方面能够改变的。

事实上就像巴格瓦蒂讲的,美国的问题不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在全球化过程中,它获得的整体福利增加是非常明显的。但美国没有处理好对底层民众的福利保障,它的保障做得不好,不如欧洲做得好。这是美国真正的问题。

贸易不平衡反而可能是中国和东亚面临的真正问题。从全球生产体系的演变过程来看,好像只是到了东亚崛起,尤其是中国这个"大块头"发展起来以后,才催生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和体制。

很有意思,你看技术进步就能看出来。早期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基本上是靠基础研究,但东亚的技术进步基本上都靠制造业,在制造中推动技术的进步,这跟欧美完全不一样。

在东亚,工科最重要。原因是什么?因为各国在国家利益上的根本差异。东亚受到国家传统的影响太深。这是东亚跟欧美、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完全不一样的。

在欧美有大量中国理工科留学生

国民的国家意识比较强,更容易走上靠制造立国的模式。今天我们都在很辛苦地制造、生产,但我们没有美国那样的高消费,因为收入并不高。刚刚王永钦讲,为什么收入低?因为你工资低,为什么工资低?因为你要多制造,而金融又不发达,企业要维持更低的工资来确保足够多的金融剩余。这是环环相扣的均衡,不容易打破。

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尽管靠制造业扩张可以更快追赶欧美先行国家,但最终会慢下来,因为就像奚锡灿刚刚说的,最后你的内需会变成你发展的最大约束。

当年日本在人均收入上是最接近美国的,1970年代达到了美国的70%多,但后来停止增长,现在也只有美国人均GDP的一半;韩国也没有追赶到日本的水平。因为日韩都面临需求问题没有处理好的问题。

中国是个14亿人口的大国,人均GDP还只有美国的不足四分之一,需求问题已经出现。但跟东亚的其他经济体不一样,中国的体量要大得多,所以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来处理需求问题。刚刚大家讲到,这些年我们已经在分散我们的出口市场,而且在加快资本向海外的输出,通过向海外直接投资来促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