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关税战让中国必须把扩大内需的堵点真正解决掉(3)

2025-04-17 13:51  观察者网

而保罗·克鲁格曼(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巴格瓦蒂的学生,相当于是萨缪尔森的第三代学生。起初,克鲁格曼是支持他的老师巴格瓦蒂,不太支持他老师的老师萨缪尔森。

但去年五月份,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为中国的第二次冲击做准备》。他在这篇文章中反思了自己过去的看法,他觉得现在的情况表明还是他的师爷萨缪尔森是对的。

如果你今天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谈到中国的时候,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对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扩张势头表示关切。拜登政府其实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担忧。耶伦来中国,在北京记者会上也公开讨论过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去年去布鲁塞尔,欧洲商会也关心这个问题。我后来到芬兰,芬兰产业联合会邀请我做一个演讲,当时芬兰的前总理等高官都在现场,都十分关心中国的产能扩张问题。

回到对等关税的问题。特朗普为什么要对全球加征关税?他到底要干一件什么事情?

二战以后有个《关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是由美国人发起的动议,但后来没有通过。回顾历史,特朗普现在干的事情就有点像美国人之前推进GATT一样,打算重新考虑全球的贸易规则。但这个规则显然是要以美国利益为核心来展开,而且最终是要跟中国干,因为美国在全球贸易逆差中,中国占约三分之一。

张军老师发言

考虑到无论是在越南、东南亚,还是在墨西哥、巴西和印度,中国资本都在迅速向海外布局和投资。可以想象二十年、三十年后,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会是中国资本在主导贸易。

等到那时候,美国和中国再打贸易战就没有意义了。在志阔的幻灯片中我们看到,现在中国在全球直接投资中占比还很小。我曾经看过新加坡的数据,这么小一个国家,它的人均ODI(境外直接投资)几乎是中国的14倍。按人均水平来推测,中国将来向外投资的势头和空间相当大。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中美现在的贸易不平衡?在我看来,这种不平衡并不代表贸易擂台上的输赢,而是对两个国家在其他很多方面拥有的巨大差异的写照。美国在制造业方面做不过中国以及日本、韩国,因为后者更能吃苦耐劳,也更勤俭节约,这根植于自然禀赋、文化基因和历史的不同。

但美国在另一些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拥有一流的大学和金融机构,也拥有全球最发达的科技。在很多方面,美国人比中国人消费上在更奢侈,这是事实。另外,正是贸易不平衡才维持了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货币和金融霸主地位。换句话说,贸易不平衡本身不是问题,而是答案。

中国人,甚至整个东亚圈的人们更愿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所以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东亚才出现了更多的顺差,这并不简单是贸易政策的问题,是这些国家国内高储蓄和低消费的结构问题,这就是刚刚永钦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