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情绪推动过度,前期不少人是"怕错过"而买,如今同样"怕亏"而抛。
涨的时候人挤人,跌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这种羊群效应在黄金市场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我们看到,金价两天跌了近70元,然而上海的金店依然冷清。
人们嘴上喊暴跌好机会,身体却很诚实,就是不敢买。
02
在上海,记者走访了多家金店。
杨浦、五角场、淮海中路的门店里,客人寥寥无几。
一位阿姨盯着金价牌看了半天,最后摇摇头:"就算跌了,现在也贵。"
店员则笑着反驳:"可能再也等不到几百块的跌幅了,下一次说不定就涨到1500元。"
一个想买怕贵,一个怕涨后悔,这种心态对冲,几乎成了黄金市场的日常。

但另一边,香港却是另一番景象。
商场里的金店凌晨就排起长队,"买1000减100"的活动让人挤破门槛。
不少人特地从内地飞过去,"抢金就像抢白菜"。
一位顾客说,她在香港买首饰每克工费只要40元,而在上海的品牌店,动辄上百。
算上差价、汇率、活动优惠,一趟下来能省上千块。
这背后其实是消费者心态的投射,同样是买黄金,上海人谨慎观望,香港人狂热出手。
有人算"行情账",有人算"心理账"。
但说到底,真正决定是否出手的,从来不是价格,而是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