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怕九月初十”有道理吗?

2025-10-29 17:29  头条

农历九月初十,在传统民俗中是一个颇具深意的日子。这一天既不属于传统节庆,也非二十四节气,却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习俗体系。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农历九月被称为"菊月",而初十则被视为"地母诞辰",这种信仰在农耕社会中具有特殊意义。现代人或许觉得这些习俗带有迷信色彩,但深入探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生活智慧的总结。

**一、1要拜:祭祖敬天的文化传承**

九月初十的祭拜习俗并非简单的仪式,而是中华孝道文化的延续。在南方部分地区,这天有"拜地母"的传统,人们会在庭院或田间设香案,供奉新收的稻谷、时令水果和自制米糕。这种仪式源于古代"社祭"传统,《周礼》中就有"以血祭祭社稷"的记载,表达对土地滋养万物的感恩。现代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祭坛结构,证实这种祭祀传统可追溯至五千年前。

祭拜时讲究"三敬":一敬香要单数,通常三支,象征天地人三才;二敬酒需满杯,代表圆满诚意;三敬果要成双,寓意好事成双。值得注意的是,供品中必有当季新粮,这体现了"尝新祭祖"的农耕智慧。民俗学者王娟在《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中指出,这类祭祀活动实质是古人对生态循环系统的朴素认知,通过仪式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当代社会虽不再依赖农耕,但这种仪式仍具现实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定期进行的家族祭祀能增强成员归属感,尤其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参与祭拜仪式可建立代际情感联结。建议简化流程:准备应季水果、一杯清茶、三炷香,全家静立默念感恩之词即可,重点在于培养敬畏自然、铭记根本的人生态度。

**二、2不吃:饮食禁忌中的养生智慧**

"九月初十不吃鳝"的谚语流传于江淮地区,表面看是饮食禁忌,实则蕴含深刻养生原理。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九月蓄毒,食之伤人。"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秋季野生黄鳝为越冬储备毒素,其组胺含量较夏季升高3-5倍,易引发过敏反应。同样被列入禁忌名单的还有螃蟹,此时母蟹开始抱卵,肉质变糙且胆固醇含量激增。

更值得关注的是"忌生冷"的普遍习俗。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九月阳气始收,人体脾胃功能相应减弱。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统计显示,国庆节后因急性肠胃炎就诊的患者中,约35%与过度食用生冷有关。建议此时多食温补食材:山药含淀粉酶抑制剂,能增强脾胃功能;新收获的板栗富含维生素B族,可缓解秋乏;石榴鞣酸含量高,适合秋季收敛养生。

这些饮食禁忌折射出古人对物候的精准把握。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徐旺生发现,民间食忌往往与动物生长周期、植物成熟规律高度吻合。现代人不必全盘照搬,但了解其中科学内核很有必要:比如用养殖鳝鱼替代野生,或通过充分加热破坏组胺,既延续传统又保障安全。

**三、3要走:登高远足的身心效益**

"重阳未至先踏秋"是北方特有的习俗,九月初十正值寒露霜降之间,此时户外活动具有多重健康价值。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季秋之月,宜增辛减苦,补肝益肾,调和营卫,出行远眺。"现代运动医学证实,秋季日照中的紫外线B波段含量适中,是合成维生素D的黄金期,而登高时的有氧运动能提升心肺功能20%-30%。

民俗中的"走三桥"活动更具深意。在江南水乡,人们这天要连续走过三座不同方向的石桥,暗合《周易》"三才定位"之说。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跟踪研究发现,这种包含方向变化的行走能激活大脑空间定位细胞,改善中老年人平衡能力。建议现代人改造传统:选择公园环形步道,每500米变换步行节奏(快走-慢走-倒走组合),既传承文化又强化锻炼效果。

特别要关注的是"走"的社交属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定期集体户外活动的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42%。社区可组织"民俗健步走",将古桥换成地标建筑,途中设置传统文化问答点,让健康运动承载文化传承功能。

**四、古今对话中的习俗新解**

这些看似陈旧的习俗,实则是古人留下的生活指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调研显示,我国现存民俗中约68%具有实用科学基础。比如"忌晚归"对应秋季光照时间缩短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晒秋"活动则符合紫外线杀菌的科学原理。

当代传承需要创新表达。在浙江丽水,当地将"拜地母"改造为"丰收感恩节",学生们用农作物制作环保艺术品;北京某社区把"走三桥"发展为家庭定向越野,融入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这种创造性转化既保留文化基因,又赋予现代价值。

更深层看,这些习俗反映的是中华文化"敬天法祖"的宇宙观。哲学家汤一介曾指出,中国传统节俗的本质是"通过仪式行为建立人与自然、过去现在的联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必拘泥形式,但应理解:定期暂停忙碌、感恩自然、关爱身心,这种生活哲学永远不会过时。

九月初十的习俗如同一个文化密码箱,当我们用科学钥匙打开它,发现的不是过时的教条,而是跨越时空的生活智慧。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文化闹钟",提醒自己在特定时刻驻足思考,实践那些经过千年检验的美好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