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印度提出到2030年占据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打造全球绿氢出口中心的国家计划。但《日经亚洲评论》8月27日对印度"雄心勃勃"的计划泼了一瓢冷水,直言该国面对的是一个早已在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建立全面优势并正对绿氢产业稳步推进的令人敬畏的对手--中国。
"我们不仅要让印度成为主要生产国,还要成为全球绿氢出口中心。"印度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务部长什里帕德·奈克(Shripad Naik)上周在新德里的一次商业会议上如此放话说。但他没有给出10%目标的明确时间表。
根据印度2022年获批的"国家绿氢任务",该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500万吨绿氢,约占全球市场的10%。届时,该计划预计总投资达80亿卢比(约合6.53亿元人民币),创造超过60万个就业岗位,化石燃料进口量减少超过10亿卢比,碳排放量每年减少5000万吨。
香港《南华早报》27日分析指出,印度推行绿氢项目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对原油进口的依赖。长期以来,原油进口使其外汇储备承压。而与化石燃料制氢不同,绿氢依靠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解槽分解水而成。
奈克称,绿氢任务推进现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有19家公司获批86.2万吨的年产能,15家公司获得了3000兆瓦电解槽制造产能订单。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尔纳德邦等多个邦已出台了氢能政策,提供土地、水源和电力储备支持以吸引投资。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在输电费、税费以及电解槽成本下降的推动下,到2030年,印度绿氢生产成本将下降约40%,至每公斤3至3.75美元之间。
《日经亚洲评论》指出,今年7月,印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首次突破50%,比预定目标提前五年实现,再加上印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日益增加,印度业界对绿氢前景充满信心。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机会是巨大的。"印度绿色氢能技术公司Greenzo Energy董事总经理阿加瓦尔(Agarwal)称,凭借印度在太阳能和风能的天然优势,加上不断壮大的工业基础和政府支持,印度有能力打造一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氢能经济。
印度绿色氢能技术公司Greenzo Energy制造的电解槽设备 公司向《日经亚洲评论》提供
报道指出,印度的雄心不仅在于国内产能,还在于建设国外需求。印度政府正努力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在第二届印度-欧盟绿色氢能论坛上,双方同意成立一个工作组,以加快氢能贸易、标准和投资。
今年5月,印度安得拉邦企业Juno JouleGreen Energy与德国能源贸易商SET Select Energy签署了一项价值13亿美元的协议,在安得拉邦建设绿氢和氨出口设施。印度工业巨头阿达尼集团和信实工业集团也已公布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在印度全国各地建设绿氢生产设施。
分析师表示,这种合作对于印度将产能转化为出口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澳大利亚、中东、拉丁美洲等其他国际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发展本国绿氢产业的情况下。
"但印度的主要竞争对手毫无争议的还是中国。"《日经亚洲评论》指出,凭借制造实力和可再生能源推陈出新的惊人速度,中国已在绿氢领域走在前列。
据《中国石化报》8月26日报道,中国石化近日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 Power)签订工程合同,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EG)全资子公司广州工程公司将与西班牙公司组成联合体,为该项目提供前期工程服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绿氢/绿氨生产综合体,有效促进绿氢/绿氨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独立能源分析师维尔马(Verma)分析称,中国在规模、基础设施和成本竞争力等方面较印度有着显著优势,中国电解槽成本几乎只有印度进口价的1/3,印度虽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潜力,但电解槽产能尚在起步,生产成本仍偏高。
报道指出,中国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外界质疑印度是否会在绿氢产业上重蹈覆辙。仅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就新增了212吉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这是印度去年总装机量的两倍多。
而且,尽管印度一直在努力提升本土产能,但其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反而不断增加。独立能源智库EMBER发现,印度去年贡献了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量的一半以上。
尽管如此,印度仍坚称,他们从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胜利中学到了经验教训。印度的企业高管们告诉《日经亚洲评论》,要想在清洁能源出口中突围,必须保持灵活、推动多元化,并在中间品和成品市场同时发力。他们认为,就像中国在光伏晶片和电池环节建立牢固地位一样,印度也在尝试通过绿氢出口打开局面。
阿加瓦尔非常自信地说:"这场竞争不只是规模之争,更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多元、包容和可靠的绿氢生态系统--在这一点上,印度正在快速缩小与中国的差距。"
然而,印度商学院研究主任安贾尔·普拉卡什(Anjal Prakash)对《南华早报》表示,印度有释放绿色能源潜力、减少化石燃料进口的雄心,但实现速度取决于投资、技术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
而印度电网基础设施存在瓶颈,能源储存成本高企,土地获取困难,电解技术亟待突破。普拉卡什指出,政策和监管框架也仍在发展中,这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要克服这些障碍,绿氢才能成为印度真正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能源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