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零时零分,中方的反制措施,准时启动。
而就在几个小时前,美国那边突然变了调子,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公开喊话说:100%关税关税"不一定要发生"。
从极限施压到主动降温,为什么一向强硬的美国,这次拳头挥出去又赶紧往回缩?
贝森特
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其国内法"301条款",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发起了所谓的调查。
并宣布从10月14日起,要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制造的船舶等,加收一笔歧视性的港口服务费。
说白了,就是想在自家港口,给中国相关的船只"穿小鞋"。
面对这种单方面挑衅,中方反应却出奇冷静,有节奏的做出了有力回应。
9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正式生效,里面新增的反制条款,给后面的行动铺好了法律路子。
果然,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公告,正面接招:同样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相关船只收取特别港务费。
这不仅仅是一份公告,而是一套设计精密的"锁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