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牢记“1要添,2不做,吃3样”

2025-10-29 16:23  头条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日"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在现代,重阳节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也成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节日。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据现存史料及考证,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虽说重阳节又吉利又有人情味,但老辈传下来的说法里,这节也有不少"讲究"要记着,不是搞迷信哈,都是为了过节能顺顺当当、平平安安的。

重阳节的讲究一点不少,牢记"1要添,2不做,吃3样",寓意父母安康长寿,要重视。

1要添

添置寿粮缸,重阳节也称为祈寿节,是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的日子。在过去,子女们要为年满六十岁的老人添置一口粮缸,称作寿粮缸,自此开始,每年的九月九,孩子们都要将寿粮缸添满。其中的米则被称为"寿米",据说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当然这个说法看似并无道理,但习俗的背后寄托着子女们对老人的祝福。

2不做

不拒绝老人的心意,现代的重阳节是属于老人们的节日,是传承孝文化的一个重要时刻,那么子女们要尽量回到家里,看望和陪伴自己的父母,以尽孝道。而老人们对于子女也是十分牵挂,有什么东西都会想到给孩子们留着。所以看到孩子回家了,会准备很多东西让孩子们吃,或是带着。届时作为子女的不要拒绝老人的心意,开开心心地收下,老人才会高兴。

不饮太多酒,在重阳的传统里有一项,那便是饮菊花酒,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是个回家,与父母团聚的日子。届时少不了要准备丰盛的家宴,而美酒也最能为美食助兴。但要记住,无论多高兴,都不要饮太多,以免自己乱说话。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日子,如果饮太多酒,也容易误事,或是做出不当的举动。

吃3样

吃面,重阳节是为老年人祝福长寿的日子,所以少不了要为他们煮上一碗面,其细长顺滑,代表着安康顺遂,长寿长久。

吃芋头,其实非常养人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和胃,改善体质,润燥养元等,很适合老年人。届时可以将其搭配排骨蒸一盘,鲜嫩好吃,好寓意着日子富裕,老人们一定高兴。

吃海带,其不仅味道鲜美,营养充沛,还代表着长寿,届时可以搭配豆腐和虾仁一起煮汤喝,又鲜又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