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4日,泽连斯基发表声明,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美方那份28点计划,已经"有所精简"了。这话听起来轻描淡写,背后却藏着三方激烈博弈的真相。
日内瓦会谈刚结束,各方的表态就像一出连环剧。美国说"富有成效",乌克兰说"取得进展",欧洲却急着喊"不能绕过我们",俄罗斯则冷冷回应"不具建设性"。

这场和平谈判,怎么越谈越像一场拉锯战?
(一)这份神秘的28点计划。
特朗普政府秘密起草的这份方案,要求可不低,方案中要求乌克兰得承认克里米亚等地归俄罗斯,军队规模限制在60万人以内,还要把"永不加入北约"写进宪法。这些条件一出,基辅方面几乎炸了锅。
但现在情况变了。
泽连斯基透露,相较于之前的28项,现在框架中的要点"数量已有所精简",且大量关键诉求被审慎纳入。这个表述很耐人寻味,到底精简了哪些?纳入了什么?答案全在那些"敏感事项"里,需要他与特朗普直接磋商。
外交辞令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压力。

俄军刚刚拿下库皮扬斯克,战场态势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普京直截了当的告诉乌方,如果拒绝讨论28点计划,那么库皮扬斯克的悲剧会在其他关键前线"不断重演"。
这哪里是谈判,分明是摊牌。
(二)就在美乌你来我往的时候,欧洲坐不住了。
冯德莱恩的声明掷地有声:不能用武力改变国界,不能对乌武装部队施加任何限制,欧盟必须发挥核心作用。波兰总理图斯克更直接:任何协议都不能削弱波兰和欧洲的安全。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强调,任何协议都不能绕过欧洲和乌克兰。
这些表态,字字戳心。
欧洲人的焦虑不难理解。美国的28点计划,他们几乎完全被蒙在鼓里。等到媒体曝光,才仓促寻求细节,感到措手不及。一位欧盟消息人士的话很能说明问题:"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蒙在鼓里,对该协议细节所知甚少。"

被盟友甩在身后的滋味,不好受。
于是,英法德三国紧急起草了一份"欧洲方案",对28点计划提出多项重大修改,删除限制北约扩张的条款,删除涉及领土让步的内容,将乌克兰和平时期军力上限设定为80万人,而非美国提出的60万。
这份方案,与其说是反建议,不如说是欧洲的一次集体表态:我们的安全,我们说了算。
(三)俄罗斯根本不买账。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明确表示欧洲方案"不具建设性",不符合俄方利益。他只相信直接从美国方面获得的信息,俄美在阿拉斯加讨论的和平方案,许多条款是俄方"可以接受的"。
这话说得够狠,直接把欧洲晾在一边。

克里姆林宫的算盘很清楚,谈判可以的,但得按照战场现实来谈。俄军目前占据主动,凭什么接受一份要求他们全面撤军、不限制乌克兰军力的方案?
更何况,美国提出的28点计划虽然对乌克兰苛刻,但至少承认了一些既成事实。欧洲方案呢?基本上就是说"俄罗斯获得的所有领土均无效,应退回自己的边界"。
这种方案,俄罗斯怎么可能接受?
(四)日内瓦会谈之后,各方释放出的信号很微妙。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富有成效、最有意义"的会晤。泽连斯基说,美方提案可以考虑到一些对乌克兰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要素。这些积极表态,至少说明美乌之间在缩小分歧。
但积极表态不等于实质进展。

白宫发言人透露,特朗普一直在向普京和泽连斯基施压,本周没有安排与泽连斯基的会晤。这个细节很关键--特朗普设定的11月27日最后期限虽然"有弹性",但压力从未减轻。
欧洲那边,冯德莱恩在召集27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强调,"只有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才能对其武装部队做出决定"。这话说得漂亮,但问题是:乌克兰现在还有多少讨价还价的本钱?
俄罗斯呢,佩斯科夫表示尚未收到新版本,但普京已经表示美方尚未争取到乌方同意该方案,且乌方对该方案持反对态度。
三方各说各话,谁也不让步。
(五)各方的利益的追求
这场和平谈判,最大的问题不是分歧有多大,而是各方的利益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美国要的是速战速决,兑现竞选承诺,服务地缘政治利益。特朗普急于在任期内解决乌克兰问题,哪怕方案不完美,只要能停火就行。
乌克兰要的是体面的和平,不能在军事和领土上做出太大让步,否则泽连斯基在国内根本交代不了。但战场形势每况愈下,谈判筹码在不断流失。
欧洲要的是话语权和安全保障。他们担心美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后,把欧洲的安全利益抛在脑后。冯德莱恩的那句"必须充分承认欧盟的核心作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俄罗斯要的是战略收益和既成事实的承认。普京清楚,现在战场态势对俄罗斯有利,凭什么在谈判桌上做出重大让步?
四方利益如此错综复杂,想要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谈何容易?
更何况,还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没有解决,就是和平是用来结束战争的,还是用来为下一场冲突埋下伏笔?

欧洲领导人反复强调,不能为未来的冲突埋下祸根。但美国的28点计划,限制乌克兰军力、要求永不加入北约,这不就是把乌克兰变成一个缓冲区吗?万一俄罗斯再次入侵,谁来保护乌克兰?
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六)结尾
日内瓦会谈之后,泽连斯基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必须确保战争不会死灰复燃。"
这句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
和平协议容易签,纸面承诺容易写,但如何确保协议得到执行?如何防止战争卷土重来?这才是最难的部分。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足够威慑力的和平协议,只是一纸空文。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提供这个威慑力?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立场摇摆不定,今天说要继续援助,明天又施压促和。欧洲?没有美国的支持,欧洲根本无力单独对抗俄罗斯。北约?28点计划明确要求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
这些矛盾和困境,不是一次日内瓦会谈就能解决的。
和平,从来都不是靠妥协换来的,而是靠实力和智慧平衡出来的。

日内瓦会谈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或许能让各方暂时松一口气。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美国能不能协调各方利益?乌克兰能不能守住底线?欧洲能不能争取到话语权?俄罗斯会不会真心接受一个公正的方案?
这些问题,恐怕还需要更多轮的艰苦谈判才能有答案。
最终的和平方案会是什么样?会不会真的能阻止战争死灰复燃?还是只是为下一场冲突埋下更深的隐患?
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一个绕过当事方、无视现实的和平方案,注定走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