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后来体系变了--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绑定黄金(美元成"纸黄金"),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也没"失宠"。反而从"货币锚定物",变成了各国央行的"储备压舱石"、投资者的"避险工具",甚至是普通人对抗通胀的"武器"。
核心解惑:金价为啥"反规律"疯涨?老逻辑真的失效了
过去几十年,投资黄金有个"铁律":看美国实际利率。简单说,美国实际利率就是"银行利息减去通胀率"--如果实际利率高,大家更愿意把钱存银行拿利息,黄金这种"不生息资产"就会被冷落,价格下跌;如果实际利率低,存银行不划算,黄金就会被抢,价格上涨。
但从2022年俄乌冲突后,这个铁律彻底"失灵"了:美国实际利率一路走高,甚至维持在多年高位,可金价不仅没跌,反而从1600多美元涨到4200美元,涨幅超160%。这不是偶然,而是黄金的"定价逻辑"发生了世纪转向--从"抗通胀、避险工具",变成了"对冲主权信用风险的核心资产"。
背后有两大不可逆转的趋势,像"双引擎"一样推着金价往上走:
第一大引擎:去美元化浪潮,各国央行"疯狂囤金"
以前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里,美债是"绝对主力"--大家觉得美元靠谱,买美债既能赚利息,又能稳定本国货币。但现在,这个格局正在"静默重构":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30年来第一次超过了美债持有量。咱们中国央行的动作更明显,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目前储备规模已经突破2300吨,创下历史新高。不止中国,印度、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在持续抛售美债、加仓黄金。
为啥各国央行集体"弃美债、买黄金"?核心原因是"美元信用在松动":美国政府动不动就停摆(2025年这次停摆直接助推金价破4200美元),联邦政府债务已经突破35万亿美元,赤字率持续走高,谁都担心"美元会贬值"。而黄金不一样,它不需要任何国家的"信用背书",不用看美国政府脸色,也不用依赖任何机构的"兑付承诺"--不管全球经济怎么变,黄金的"价值属性"不会变,自然成了央行的"安全感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