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格局下,"娃哈哈"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宗馥莉此前推动商标转让的尝试因股东反对而失败,最终只能另起炉灶打造"娃小宗"品牌,而这一决策被内部老员工视为"事关生死存亡"的险棋。
多重压力叠加下,她的离职既是对改革阻力的回应,或许也是个人职业选择的结果--毕竟她早有对传统饮料行业的"保留意见",更倾向于健康食品、跨界产业等新领域。
宗馥莉的离开,给娃哈哈留下了亟待破解的多重难题。
首当其冲的是战略延续性问题,"娃小宗"品牌推广刚启动,渠道改革尚未完成,新管理层是否会延续现有路线,还是重启战略规划,将直接影响企业走向。
其次是品牌信任危机难以回避,放弃价值911亿元的"娃哈哈"商标已引发消费者"新品牌像山寨货"的质疑,叠加经销商体系震荡,品牌号召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再者,股权结构带来的决策低效问题仍未解决,国资、家族与职工持股方的权责平衡,将是任何新管理者都无法绕开的坎。
但危机中亦藏着转机。
宗馥莉的辞职可能成为娃哈哈"去家族化"的契机,为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腾出空间,这也是中国家族企业从"血缘时代"迈向"制度时代"的常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