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费尽心机求和,希望中国"高抬贵手",暂缓实施稀土出口限制。那么,欧盟为何在稀土问题上如此急切对华求和?而中国暂缓实施出口限制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10月上旬,中国商务部发布最新出口管制措施,将稀土及部分关键材料纳入许可证管理。这一决定在中国看来再正常不过,毕竟完善稀土出口监管体系,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与产业利益。但在欧洲眼里,这却是个要命的信号,因为一旦稀土供给受限,欧洲汽车、机械和国防制造业将面临断链危机。

对此,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峰会上嚷嚷着"要对中国动用反胁迫工具",结果会后却默默无声。因为大家都清楚,这种手段一旦启用,中欧贸易关系将全面冻结,而受伤最深的必然是欧洲制造业本身。因此,德国总理默茨在私下里劝同僚保持克制,如果稀土真被卡死,德国汽车业将直接停摆。于是就出现了如今这副场面,欧洲前脚说要反制,后脚却急着要中方高抬贵手。
当地时间10月27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吉尔对外证实,已邀请中方高级技术代表团赴布鲁塞尔就稀土出口问题进行磋商。他的措辞十分小心,说中方代表团技术精湛、水平极高。这几乎是欧盟外交系统对中国技术官员的最高礼遇。而这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没有中国的稀土,欧盟的产业链很难撑过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