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分女生为凑够96个志愿“随手选”,被211大学录取后哭晕了

2025-08-01 16:53  头条

山东考场外的树荫下,18岁的林薇(化名)盯着手机屏幕,手指还停留在志愿填报系统的截图上--第55栏,"石河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那行字,是她填到第50个时,手累得发麻,闭着眼随便点的。

就在一分钟前,招生办的电话打了进来:"恭喜你被石河子大学录取。"

下一秒,这个考了565分的女生直挺挺地坐在地上,眼泪混着汗水砸在手机上。她总觉得,前面精心挑选的40个志愿里,总有一个能接住自己:省内的师范院校、江浙沪的财经专业,每一个都查了三天分数线。至于后面的56个?"就是凑数的",她当时跟同学吐槽,"反正用不上"。

没人告诉她,这个被当"凑数"的志愿,藏着两个她没在意的细节:石河子大学是211院校,而该校社会工作专业去年的最低录取线是556分--她的565分,不多不少,刚好够得着。

96个志愿的"后半段盲区":认真填到第50个,剩下的全凭"缘分"

今年山东的高考志愿表,像一本厚厚的通讯录,最多能填96个志愿,每个志愿都直接锁定具体专业,没有调剂这一说。这意味着,不管被哪一个志愿录取,都是自己亲手勾选的结果。

"就像给行李箱装衣服,前面挑的都是喜欢的款式,装到最后懒得叠,随便塞几件旧衣服,结果到了目的地,打开箱子发现最上面的就是那几件旧的。"有多年志愿指导经验的王老师见过太多类似的学生,"他们总觉得'前面录不上,后面更不可能',却忘了电脑检索志愿时,从来不管你填的是第1个还是第96个,分数够了就会被提档。"

林薇不是孤例。有个男生为了凑满96个,在最后10个志愿里填了东北的几所农林院校,备注"随便录",结果真被零下20度的专业录取,开学时裹着棉被在操场军训;还有家长帮孩子填志愿,最后5个直接复制粘贴"XX大学所有专业",直到录取通知书寄到,才发现孩子要去西藏读临床医学。

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在志愿填报指南里写得清楚:"96个志愿无需全填,但'冲、稳、保'要分层。前20个可冲刺,中间30个求稳妥,后46个需保底。"可现实是,很多学生填到第60个就开始"摆烂",对着屏幕随手划勾--他们不知道,电脑的检索逻辑里,从来没有"摆烂"这个选项。

被"低估"的211:石河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藏着多少信息差?

"新疆?那么远,冬天是不是要骑骆驼上学?"林薇在医院输着液,刷到石河子大学的校园视频时愣住了。视频里,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有京东共建的实训楼,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表上列着"社区治理""老年服务实训",去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显示,近三年报考新疆高校的内地考生年均增长37%。像石河子大学这样的211院校,其实藏着不少"隐藏福利":录取分数比同层次院校低10-20分,设有专项奖学金,部分专业还与沿海企业有定向培养计划。

"学生对偏远地区的高校总有刻板印象,觉得'位置偏就等于发展差'。"从事志愿填报咨询的张老师遇见过类似的学生,"去年有个男孩被新疆大学录取时哭着要复读,去了之后发现宿舍有地暖,食堂有山东馒头窗口,现在反而跟家人说'这里比想象中好太多'。"

给考生的提醒:每个志愿的勾,都是给未来的"承诺"

如今,林薇的行李箱里多了一件冲锋衣--她决定去石河子报到。"查了专业介绍,社会调查、心理咨询这些课好像挺有意思。"她摸着录取通知书笑了笑,只是每次想起填志愿那天,总后悔没花10分钟点开石河子大学的官网。

最近,多地教育部门开始试点"志愿填报确认书",让考生和家长手写"已仔细核对所有志愿院校及专业信息"。心理老师也开通了专线,帮像林薇这样的学生调整心态:"志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大学里有转专业、辅修、考研的机会,你随时可以往想去的方向走。"

填96个志愿确实累,但比起"随手一划"带来的意外,花两天时间查每所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课程、就业报告,其实更"划算"。毕竟,那个被你随手勾中的志愿,很可能就是未来四年的生活坐标。

就像林薇最后说的:"原来高考志愿里,没有'用不上'的选项,只有'没认真看'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