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驱车向北三个小时,抵达荒凉的埃尼巴(Eneabba),眼前是一片贫瘠的矿区和零星的小山。但在这片看似毫无价值的泥土下,埋藏着足以搅动全球供应链的宝藏--稀土元素。
这些轻质、耐热且高强度的矿物,是制造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导弹和雷达等高端技术的关键材料。全球对它们的依赖,让稀土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而澳大利亚,正押注用10亿美元国家贷款,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
中国的稀土"王牌"
在上世纪90年代,欧洲尤其是法国曾拥有一条不错的稀土产业链。但随着中国在稀土开采、冶炼与下游产业持续投入,中国的份额逐年攀升--如今已占据全球稀土开采量的一半以上,加工能力更是接近90%。
这种高度集中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美国约8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欧盟的依赖度甚至高达98%。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强国虽然尝试多元化供应,但依然绕不开"中国环节"。
稀土的地缘政治价值在2019年被进一步放大。彼时,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北京则暗示将对稀土出口"设限",这一信号让全球制造业神经紧绷。美国车企福特不得不在芝加哥的SUV工厂停产一周,原因并非直接关税,而是稀土磁体供应延迟--这种体积不足巴掌大小的部件,却可能让整条生产线陷入停顿。
虽然最终中美达成阶段性协议,中国放宽了部分稀土出口,但各国都意识到--一旦稀土供应被武器化,后果不亚于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