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是雍正最大的政敌,雍正为何上台四年后,才打击胤禩
雍正和八阿哥胤禩的矛盾早就有了。照一般的情况,雍正上台后,就应该打击胤禩等人的。为什么却在雍正上台第四年后,才对胤禩革职削爵开除宗籍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情况。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废黜了他多年来精心栽培的太子胤礽。
由于清王朝在继承帝位上实行的是"立贤不立长"的制度。因此,早就觊觎太子之位多年的成年皇子们,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夺嫡之争。
这场争斗不仅是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许多朝臣也被卷裹了进来。
当时争夺储位的皇子中,又以八阿哥胤禩的声望最高,实力最强,优势最大,为什么这样说呢?
胤禩自幼就很会读书,康熙每次抽皇子背书时,他总能倒背如流,并且他在骑射上也远远强于其他皇子,因此很得康熙欢心。
长大后,胤禩又是第一批受封贝勒的皇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随后,康熙先让他跟着裕亲王福全处理了一段政务后,便放手让他一个人统管内务府。而他的才干,也让康熙刮目相看,因此对他的喜爱,也从未停止过。
胤禩为人随和,待人宽厚,不光与皇子们的关系融洽,王公大臣们也和他交往甚密,对他甚是拥戴。再加上他德才兼备,为人乐善好施,因此,在民间,胤禩有"八贤王"的美称。
当然,木秀于林必摧之,像胤禩这样优秀的皇子,由于太深得人心,不免让康熙忌讳。于是,当他看到满朝文武,竟有半数大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时,不禁大大的不悦。他不但对支持他的大臣们多有责罚,对胤禩更是百般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