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就共建月球核电站签署合作备忘录

2025-05-14 12:01  观察者网

中俄月球合作又迎来重磅消息。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5月12日消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与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8日签署了一份关于建设月球核电站的合作备忘录。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发电站将对中俄牵头的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项目做出重大贡献,科研站预计将于2036年完工。声明还称"该站将进行基础空间研究,并测试ILRS的长期无人操作技术,展望人类在月球上的存在。"

此前,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4月向路透社表示,"国际月球科研站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电力供应,而俄罗斯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在核电站方面,特别是将其送入太空方面,俄罗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领先于美国。"

吴伟仁还表示,过去两国有关太空反应堆的谈判进展甚微,"我希望这次两国能够将核反应堆送上月球"。

中俄月球科研站想象图

2028年嫦娥八号任务总工程师裴照宇补充道,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也可依赖于在月球表面建造的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以及供热、供电管道和电缆。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俄国家航天集团便透露称正在考虑与中国合作,于2033年至2035年期间在月球上建造核电站。

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尤里·鲍里索夫当时表示,"我们今天在认真考虑一个项目--大约在2033年至2035年之间--与中国同行一道,将一个动力装置运送并安装在月球表面。"鲍里索夫说,"太阳能电池板无法为未来的月球定居点提供足够电力,而核能可以。"

据此前报道,202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航天机构确定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2021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同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发布,声明展示了中俄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计划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服务载人登月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之后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由科研型试验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

国家航天局此前介绍,中国、俄罗斯将与其他国际伙伴一起,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是中俄两国为推动联合国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新的重要贡献,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