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一转眼,寒衣节将至。寒衣节,出现在寒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距今仅剩5天。据悉,它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也叫"十月朝"、"祭祖节"或"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且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其主要习俗就是"送寒衣",即在天气转冷时,为祖先"送去"衣物保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

01.寒衣节的起源及由来
寒衣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周代,最初是"十月朔"的风俗,象征秋冬之交的换季。古人认为,农历十月进入寒冬,天气开始变冷,此时人们就需要做好御寒保暖工作,而且还要为逝者"添衣",以慰亡灵,同时祈求家族平安、丰收吉祥,而这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怀,以及提醒后人不忘本心。
而这里的"添衣",就是送寒衣。寒衣多指纸制衣物,就是用五色纸(红、黄、蓝、白、黑)剪裁制作的纸衣,象征为亡者送去过冬的衣物。部分地区还会制作纸房舍、纸被等,象征为亡者准备完整的冬季生活,而这些"寒衣"往往需要焚烧于坟前或十字路口前。
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命之曰畅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命有司享祀先王先妣"。其意思就是说,此日是民间祭祀祖先、焚烧寒衣以寄哀思的时节。
而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北方有"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之俗,意在秋冬交替之际,为逝去的亲人送去御寒衣物,体现"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文化。
02.寒衣怎么送?何时送?
十月初一送寒衣是我国传统的寒衣节习俗,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用以祭奠先亡之人。
那么寒衣怎么送呢?一般来说,寒衣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带上纸衣、纸钱和祭品,然后前往逝去亲人的坟前焚烧。当然,也可以在十字路口进行焚烧。在十字路口焚烧纸衣时,先要在地上画圈,留一个朝向家乡或墓地的开口,然后将纸钱、纸衣放入圈内焚烧,寓意防止孤魂抢夺。
而对于送寒衣的时间来说,如果是前往坟地,往往选择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进行,此时阳气重,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受阴凉之气侵扰。如果是在路口焚烧,往往可以选择在傍晚18点-21点前进行,此时行人较少,符合"先人外出"的民间说法。
当然,如今很多人也都简化了祭祀流程,尤其是改为了献花,但核心的孝道精神依旧传承。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寒衣节而言,民间还一直有"早清明,晚十月一"的说法。其意思是说,清明节上坟要在清明节前,而十月一寒衣节上坟可以晚几天。也有的地方是说,清明节上坟要在早上,而寒衣节上坟则选择在下午或者晚上,即清晨扫墓添土,傍晚焚烧寒衣。但无论哪种说法,在节日当天上坟祭祖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总结,寒衣节马上到了,希望大家都能记得老传统,尽量按照传统行事,确保先人都能有寒衣过冬,而这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