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绝的是印度对F-35的态度。要知道,美国为了推销这玩意儿,连"量身定制版"的话都编出来了。可印度军方门儿清:买F-35等于把国防自主权打包送给美国。所以印度宁可慢慢折腾自己的AMCA战机,或者找法国人买阵风,也不愿被美国绑上战车。
最让美国难堪的是印度的反击节奏。先让特朗普嘚瑟两天,等全世界都以为印度认怂了,再突然亮出底牌--这招"欲擒故纵"玩得那叫一个溜。
很多人想不通,印度哪来的底气和美国硬刚?其实看看数据就明白了。俄罗斯石油对印度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全国三分之一的原油都指着这个。美国说要制裁?行啊,你先给我找个每桶便宜8美元的替代品!更别说印度和俄罗斯还有长期合同,违约赔偿金都能让财政部长哭晕在厕所。
再说军事合作。别看美国吹得天花乱坠,印度人可记着冷战时的教训呢。当年全靠苏联武器,结果苏联一解体,印度军工差点瘫痪。现在莫迪搞"印度制造"正上瘾,怎么可能再掉进同一个坑里?所以哪怕F-35再先进,印度也咬死了不松口--国防自主权这东西,丢了可就找不回来了。
莫迪(资料图)
还有更绝的。印度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和欧盟谈自贸协定,和沙特搞能源合作,在金砖国家里玩去美元化。美国要制裁?随便!印度转头就能找到新伙伴。
印度这波操作堪称发展中国家的"抗美教科书"。首先,经济主权不能丢。印度咬死了"买油只看价格不看脸色",这话虽然直白,但管用。其次,军事独立是底线。F-35再香也不如自家造的破铜烂铁踏实。最后,印度一边和美国称兄道弟,一边和俄罗斯勾肩搭背,这才是真本事。
这场美印博弈远未结束。当莫迪宣布"继续履行俄油合同"时,他不仅保住了印度的钱袋子,更给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面对霸权欺凌,挺直腰杆才是硬道理。毕竟,尊严不是求来的,而是争来的--这个道理,某些国家是时候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