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美国"Axios新闻网"注意到,在特朗普发表这番言论的不久之前,美国政府同一天发布的两则涉华关税消息,也无一不表露出政府态度的缓和。
首先是被视为关税谈判主导者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当地时间4月22日早些时候,他在一次闭门讲话中对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发出警告,向投资者坦言当前僵局"难以为继"。
据美媒报道,在华盛顿由摩根大通举办的一场私人投资会议上,贝森特说,"在当前的关税税率水平下,没有人认为目前的现状能够持续下去。"
表达担忧的同时,贝森特也试图安抚投资者。贝森特表示,他预计特朗普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在"极短时间内"将会缓和。但他也承认,目前与中国的谈判尚未开启,而且这场谈判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据一名与会者透露,贝森特在讲话中将当前局势描述为"本质上的贸易禁运",同时坚称美国对华关税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与中国脱钩"。他也相信,中美这两个经济超级大国之间局势缓和的前景,"应该会让世界和市场松一口气"。
"Axios新闻网"称,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在当天早些时候的回应,则呼应了贝森特对与中国谈判的积极预期。尽管两人都没有表示中美谈判已经开启,但莱维特仍表示,特朗普希望人们知道,美国政府"在与中国达成潜在贸易协议方面进展顺利",并且正在为达成潜在协议"奠定基础"。
不过,关于真正的谈判进展,莱维特语焉不详。被追问最受关注的与中方谈判进展时,她更是避而不谈。
当地时间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接受采访。 视频截图
CNBC此前指出,虽然中方已表态"不再理会美方的关税数字游戏",似乎表明不会再继续专注于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但一些迹象表明,一系列非关税限制措施正成为对美反制选项,中方此前就扩大了稀土矿物出口管制,并将多家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反垄断调查对象之列,而有关波音的最新报道,则继续让美方"心慌意乱"。
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普遍预计称,中方后续的非关税政策工具仍然强劲有力。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大中华区资深经济学家徐建伟认为:"最终,只有当一个国家遭受了足够多的自我伤害时,它才可能考虑软化立场,真正回到谈判桌。"
《金融时报》当地时间4月15日也援引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补充称:"仅从市场反应来看,我认为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美国正面临更大的压力,试图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谈判。"
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此前告诉观察者网,特朗普将关税武器化,绝非简单的美中对抗或美欧博弈。其本质是美国统治阶级为维系自身权力、强化全球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主动策略。
他提醒道,"若这种策略需要以美国民众承受重大代价为前提,他们仍会毫不犹豫地推进。因此,我要给中国朋友们的忠告是:切勿误判形势,认为当美国自身痛苦达到临界点时,特朗普政府就会退缩。"他强调,只有当美国统治阶级承受的代价足够惨重时,政策才会转向--这才是决定事态发展的终极标准。
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时提及了"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关税"的问题,并提到了特朗普和贝森特在当地时间4月22日各自发表的言论。
对此,郭嘉昆表示,"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郭嘉昆强调,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