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DeepSeek最彻底的,为什么是腾讯?

2025-02-25 20:59  观察者网

(文/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如果说在2025年AI界风头正盛的扛把子是DeepSeek,那么最近稳坐第二把交椅的非腾讯元宝莫属。

尽管不是第一批宣布接入DeepSeek的平台,但腾讯元宝2月13日接入DeepSeek后,便开启了疯狂的宣传攻势。除了腾讯生态外,无论是B站、百度贴吧,还是知乎等各大渠道,铺天盖地都是"满血DeepSeek免费使用""稳定联网,不限次数,最佳DeepSeek体验"等广告素材。

ADX数据显示,2月18日至2月23日,腾讯投放素材量达5.5万组,较此前6天的素材量上涨345.1%。大量的宣发也让腾讯元宝在APP Store的排名从10天前的234名升至第二,仅次于DeepSeek,超越了字节豆包、KIMI等同类软件。

面对DeepSeek的横空出世和随之而来的腾讯买量行为,月之暗面则选择大幅减少投放。字节豆包保持了自己的节奏,且作为拥有自研大模型的头部AI企业,至今他们依然没有兼容和接入DeepSeek。

而曾经放言"不急着拿出半成品"的腾讯,在拥有自研混元大模型的背景下不仅选择主动接入DeepSeek,更是在投放上一反常态不再佛系,这背后到底是为DeepSeek做嫁衣,还是腾讯AI战略出现了巨大转折?

腾讯元宝借力超车

早在2023年腾讯股东大会上,马化腾就表达了对AI的强烈看好。

"我们最开始以为这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所以我们觉得(AI)非常重要。但是这个的确需要有很多的积累。互联网企业都有很多的积累,都在做,我们也一样在埋头研发,但是并不急于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对于工业革命来讲,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在长的时间跨度上来看是不那么重要的。"

马化腾这番表态也代表了腾讯的一贯作风--技术创新可能并不是行业领先,但是在行业发展趋势明朗后,善于利用自家的超级流量入口进场布局。

实际上,在2023-2024年国内大模型百模大战的时代,腾讯除了2023年9月公布混元大模型和2024年5月上线腾讯元宝引发了一定关注,在其他时间点内,比起喧嚣的同行们,腾讯在大模型尤其是To C大模型领域几乎查无此人。

而到了2024年下半年,推理大模型的出现给撞上数据墙的大模型厂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DeepSeek-R1模型的横空出世则是一个确认行业趋势的明确信号。

巧合的是,就在这个时间点,腾讯内部也开始了一系列调整。

在腾讯集团2024年年会上,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到,TEG进行了架构调整,将更聚焦做技术底座,产品化则希望其他事业群一起推进。

观察者网了解到,今年一月,腾讯元宝从腾讯TEG(技术工程事业群)划归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负责人由原TEG副总裁、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蒋杰变为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

值得注意的是,吴祖榕作为腾讯会议的缔造者,创下了245天用户数突破1亿的创举。尽管有很大部分因素在于疫情带来的行业红利,但是其表现获得了腾讯总办的点名表扬。

让吴祖榕担任混元大模型和元宝的负责人,显然传递了一个信号:腾讯元宝这款产品可能会有大动作发力获客。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发力的时间点会这么早。

在其就任一个月后,腾讯元宝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东风--DeepSeek。相比起豆包和KIMI至今没有接入DeepSeek,拥有自研混元大模型的腾讯元宝似乎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很快接入DeepSeek,变身成混元、DeepSeek"双核"版。

元宝接入DeepSeek后,腾讯也很快开始了营销攻势。

数字化内容营销平台DataEye表示,2月5日之前,Kimi、豆包与腾讯元宝的投放素材量存在明显差距。2月15日,腾讯元宝投放力度小幅上涨,2月18日大幅上涨,单日最高投放素材量超1.1万组,成为三者中第一。2月18日至2月23日,腾讯投放素材量达5.5万组,较此前6天的素材量上涨345.1%。相比之下,Kimi的投放素材量自2月15日起逐步滑落;豆包的投放力度先涨后跌,回归到1月下旬水平。

也就是说,直到DeepSeek横空出世后,腾讯才决定不再佛系,放开手脚开启了这轮买量攻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Quest Mobile数据,2025年1月,腾讯元宝的月活跃用户数275.16万人,较去年11月的120.89万增长,仍远低于DeepSeek的3000万日活和豆包的7000万月活。这一轮投放能否使元宝迅速拉平和头部的用户数差距,依然需要后续观察验证。

DeepSeek或带来新一轮洗牌

腾讯本次买量投放也引发了业界的讨论。在拥有混元推理大模型T1的背景下,为何腾讯还要大张旗鼓将DeekSeek单独作为卖点宣发?

对于这个问题,观察者网询问了多位从业者和行业人士,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某大模型六小龙的研发告诉观察者网,腾讯接入DeepSeek,虽然在获客上把握住了机会,但是对于混元大模型的未来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阻碍。"把一个外部模型和自家开发的模型并列,这不就是对自家产品的间接否定嘛?"

某大模型企业的运营也透露,不会跟风腾讯的买量行为。

"推理模型问世后,业界已经意识到了推理模型的潜力,DeepSeek的爆火只会加快大厂推出自家推理大模型的速度。云服务商去借势DeepSeek热度非常合理,但是大模型企业这么做反而不利于后期宣发自家大模型。"

某云服务商则表示,接入DeepSeek对于腾讯利远大于弊,无论从获客还是自研角度,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用户数量做上去,开放更多的使用场景对于训练模型来说非常关键。相比字节豆包的用户数量,元宝目前的用户规模依然太少,只有大量级用户反馈迭代出来的模型,才能在未来AI高速发展的时代具备竞争力。

而接近元宝的人士告诉观察者网,接入DeepSeek不仅不会削弱混元大模型的自研力度,会反而做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其表示:"DeepSeek不会影响腾讯搞自研大模型,推理大模型和DeepSeek的出现为行业指明了方向,节约了探索成本,反而把大家拉回了同一起跑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使用过程中,相比DeepSeek的单模态模型,腾讯元宝的确发挥了其场景应用和多模态的能力。

比如近期,腾讯元宝官宣实现了元宝DeepSeek模型识图功能,不仅能够识别图片中文字,也能够识别图片的含义。目前元宝的DeepSeek模型和混元模型都可以均可以做到理解图片、解析文件、联网搜公众号、微信传文件等功能,实用程度显然超越了原版的DeepSeek模型。

腾讯元宝的这个做法也和近期业内流行的模型融合如出一辙。

近期,在大模型开发圈中,出现了一款叫做Deep-Claude的API插件,通过让DeepSeek进行其擅长的推理思考,让Claude进行其擅长的程序和文本输出,在跑分中超越了原版DeepSeek R1、Claude Sonnet 3.5、OpenAI o1,成为了大模型圈子的新宠。

而通过DeepSeek生成关键字、通过AI画图/视频软件输出的玩法,如DeepSeek+可灵/即梦AI,也成为了诸多AI爱好者的最新实践。

也就是说,腾讯给出了目前自认为的DeepSeek版本答案--即利用开源DeepSeek为契机,结合自身的多场景(浏览器,腾讯文档,企业微信)优势,以多模态应用作为竞争优势,进一步反哺孵化自家的混元大模型,完成在这场AI大模型竞赛中的后发制人。

未来AI的应用市场大战,势必将从拼模型参数、规模的技术大战,变成更加依赖生态协同和用户体验的应用大战。模型融合,或许会成为最高效的超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