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道义 编辑、张广凯)
港交所2月24日披露,科创板公司天岳先进(688234.SH)递交招股书,正式开启了申报港股IPO的征程,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
天岳先进成立于2010年11月,创始人是宗艳民。该公司于2022年1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截至今日收盘,涨4.86%,报63.70元,总市值273.73亿元。
招股书显示,天岳先进是全球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专注于高质量碳化硅衬底的研发与产业化,为新能源与AI产业提供核心支撑,包含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AI眼镜等领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碳化硅衬底的销售收入计,天岳先进是全球排名前三的碳化硅衬底制造商。截至2024年9月30日,天岳先进已与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按2023年收入计)中一半以上的制造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其生产的碳化硅衬底经客户制成功率器件及射频器件,最终应用于电动汽车、AI数据中心及光伏系统等多领域的终端产品中。
值得关注的是,其上市后首年就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
2021年、2022年,天岳先进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95.15万元、-1.7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1297.39万元、-2.58亿元。2023年,天岳先进再次亏损,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572.05万元、-1.13亿元。天岳先进表示,公司2023年全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相比2022年亏损幅度已经实现大幅收窄,经营业绩呈现向好的趋势。公司所处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前期投入大、研发支出高,未来若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公司业绩仍存在亏损风险。
去年开始,天岳先进逐渐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2月24日,其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天岳先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68亿元、归母净利润1.8亿元、扣非净利润1.58亿元。
对于本次申报港股IPO的募集资金,天岳先进表示拟用于扩张8英寸或更大尺寸碳化硅衬底产能、持续加强研发能力等。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天岳先进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主要客户,主要产品碳化硅衬底的生产依赖提供原材料及建筑服务的供应商。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天岳先进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0%、51.3%及53.2%。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天岳先进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8.0%、35.9%及43.8%。
此外近年来,天岳先进对前五大客户及供应商的依赖,导致其与后者的交易存在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并且无法保证其与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在未来能保持合作关系。天岳先进公告称,若主要客户停止采购公司产品,或出现组装及检测服务供应中断等情况,公司无法保证在合理时间内能找到具有类似需求的新客户,或具有类似供应能力的新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