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末智行没撑到IPO:行业从扩张争夺转向现金流求生(2)

2025-11-25 10:48  新黄河

傍上车企:卓驭的求生样本

与上述被动退场的案例不同,卓驭科技选择了主动嵌入整车产业链。卓驭科技前身为大疆的车载事业部,11月21日,卓驭公布获得中国一汽超 36 亿元战略投资,投后估值突破百亿元。这笔股权合作并非单纯的财务注资,而是把卓驭纳入由一汽、比亚迪、上汽恒旭、北汽产投等组成的产业资本联盟中。

记者梳理的合作进展显示,卓驭与一汽的深度对接始自 2024 年 4 月,其自研"成行平台"已进入红旗天工系列等核心车型的前装系统。交易完成后,卓驭保留独立法人身份,但股东结构的变化把它从"纯技术乙方"推向与主机厂共治的角色。这个路径的本质是将技术变现与前装出货绑定,从而降低对纯金融市场的依赖。

这种模式,为身处寒潮中的企业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将业务入口牢牢锁定在整车端,以此稳固前装订单;同时,借助主机厂的资源与规模,有效分摊高昂的研发与量产风险。从卓驭的案例不难看出,能否成功融入整车厂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判断一家独立方案商能否继续存活的核心标志。

上市即破发,二级市场不再为梦想买单

然而,并非所有玩家都拥有择木而栖的资本与选择。另一部分公司,则走向了寻求独立融资通道的上市之路。 对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而言,登陆资本市场并未赢得宝贵的喘息时间,反而将它们推上了一个更公开、更直接的审判台。小马智行于11月6日在港交所募资约67.1亿港元,成就了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领域规模最大的IPO,但其后的股价走势却清晰地表明,市场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丝毫未因其"成功上市"的光环而减弱。

截至 11 月 24 日收盘,小马智行股价从发行价 139 港元下跌至 88 港元,跌幅 30%;文远知行上市以来下挫逾 15.9 %。

招股书披露的核心数据解释了市场的反应:小马智行 2025 年上半年营收为 3543.4 万美元,但净亏损达 9064 万美元,亏损同比扩大 75%。换言之,公司当前的财务结构是赚收入但更虚耗成本:每创造一美元营收,对应的亏损远超可接受区间。文远在过去三年半用于研发的投入约 27 亿元,而短期内能产生的营收仅为零星回报。

企业在招股文件中强调 Robotaxi 规模已超 720 辆,以及第七代车型的成本降幅达 70%,但披露的运营亏损与高额研发消耗构成了明显的时间差:市场需要看到真实可持续的现金流好转,而非仅靠规模或技术愿景来做估值支撑。当前情形下,二级市场选择用抛售表达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