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国内玉米市场延续偏稳调整的运行节奏,全国多数地区价格保持稳定,仅少数区域出现小幅波动。截至当日,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 2371 元 / 吨,与昨日持平。从月度数据来看,7 月玉米月度均价为 2381 元 / 吨,较 6 月小幅上涨 7 元。
回顾 7 月,玉米市场价格多数时间处于震荡运行状态,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天气因素的扰动以及玉米库存的减少,使得贸易商挺价意愿较强,再加上较高的成本支撑,对玉米价格形成了有力提振;另一方面,玉米拍卖的持续进行以及终端需求的低迷表现,又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价格的上行。
而当前,国内主产区的余粮供应正逐渐趋少,贸易商惜售挺价的心态导致短期市场有效流通略显偏紧。不过,小麦价格依然保持着替代优势,同时进口玉米持续投放市场,使得整体市场供需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价格暂时未出现过大变化。
目前,市场的注意力已慢慢转向新季玉米,毕竟陈玉米的价格波动空间已相对有限。综合来看,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主要还是会根据到货情况进行小幅调整。
7 月 31 日,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呈现震荡上涨态势,全国大部分油厂的豆粕报价继续小幅上调,少数地区则保持稳定。截至当日,全国油厂豆粕平均价格为 2933元 / 吨,较昨小涨8元 / 吨。
从月度表现来看,7 月豆粕月度均价约为 2892 元 / 吨,较 6 月下跌 21 元。这一价格变动与市场供需关系密切相关。7 月国内大豆供应维持宽松状态,使得豆粕的供应量逐步增加,而下游需求端表现平稳,这一供需格局对豆粕价格形成了一定牵制。不过,由于市场预期国内四季度进口大豆供给存在缺口,对后期市场供应紧张的担忧限制了豆粕价格的下跌幅度。
当前,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油厂压榨量较大,终端饲料养殖企业多采取随用随采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对豆粕价格起到压制作用。但与此同时,中美双方同意将关税休战协议再延长三个月,进口美豆的关税成本偏高及风险预期有所降低,影响了进口商对远期新季美豆的采购意愿。再加上国内四季度进口大豆可能存在供给缺口的预期,市场对后期供应紧张的担忧情绪增强,以及3-4季度一直是豆粕需求旺季,进而提升了工厂的挺价意愿,使得豆粕报价继续呈现偏强运行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