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通过"两增一调"奠定粮食稳产增产的坚实基础,其中"两增"为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水平,"一调"就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水平。
具体操作中,各地结合各自生产实际,适度调减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同时,调整优化粮食内部结构。小麦在"稳"上下功夫,依靠主攻单产稳总产,优化品种结构,统筹发展强筋、富硒、有机专用小麦和优质专用小麦,抓好小麦生产功能区建设,打造优质粮食标准化示范基地。玉米在"扩"上见成效,适度将部分小麦调整为玉米,因地制宜发展专用玉米、制种玉米和鲜食玉米,发展粮饲兼用优质玉米和青贮玉米,综合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和总体产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谢映周表示,2025年将继续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攻克单产难关、提升产能水平。支持产粮大县发展、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实现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2024年夏粮收购期间,中储粮伊犁直属库工作人员在查看入库小麦品质情况。 石榴云
从"人逐水走"到"水为人用",水利事业破解资源瓶颈
虽然新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但通过科学高效的调度和管理,新疆实现了水资源充分利用。
2024年,新疆坚持节水、蓄水、调水、增水统筹发力,使得农业供水达到560.08亿立方米,较上年多供3.12亿立方米。此外,还通过灌区建设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是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成功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金梅介绍,目前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60余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超过80%。
新疆农业用水的充分保障离不开水利事业的不断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交出了一份惠及民生、守护生态、支撑发展的答卷,成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据《人民日报》报道,叶尔羌河曾是新疆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每年汛期,流域90%以上劳动力都要投入防洪。2021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投运后,叶尔羌河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至千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