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进入倒计时,只剩不到7天的时间,局势不断出现反转,不过这一次,李嘉诚或许真的要做出最终决定!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公司正加快与美国财团的谈判步伐,出售巴拿马两处港口的计划仍在推进。
目前,尽职调查正在进行,预计协议将在4月2日前敲定。
李嘉诚的如意算盘要落空?巴拿马港口交易引风波
李嘉诚这次与美国贝莱德财团交易的核心竟然涉及全球43个港口,其中最敏感的莫过于位于巴拿马运河的两座港口。
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一桩普通的商业买卖,它牵扯到国家安全、地缘政治。
消息一出,立刻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从官方到民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港澳办、《大公报》等官方机构已经多次发声,警告李嘉诚要认清形势,别光顾着"商业利益"而忽略了更大的国家格局。
更直白的是前香港特首梁振英,他毫不客气地提醒:"没有祖国的商人,就像没爹妈的孩子,迟早会被人欺负。"
这话虽然犀利,却也道出了香港商人如今在全球格局中的尴尬处境。
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也不再沉默,明确表态称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反对任何胁迫行为,并强调所有交易都必须合法合规。
这番话虽然看似官话,但明眼人都能听出其中的深意--政府很可能会出手干预。
而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更是意味深长,虽然没有点名,但却强调中国坚决反对任何侵犯他国权益的行为。
顶着压力也要卖?李嘉诚的"商业逻辑"说不通
面对中方日益升级的压力,李嘉诚却态度坚决,毫不动摇。
彭博社的消息称,尽管中国方面强烈反对,长江和记依然在和贝莱德财团继续谈判,李嘉诚铁了心要把巴拿马的港口卖给美国。
这就让人不禁纳闷了,他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以李嘉诚的精明,向来都是哪里利益最大往哪走,这次怎么偏偏对中方的警告充耳不闻?
就为了190亿美元的套现?这笔买卖怎么看都不划算,难道他另有所图?
但中方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有人可能觉得,长江和记毕竟是在香港,港口又在巴拿马,中国似乎没有直接的办法阻止这笔交易。
但别忘了,港区国安法可以在域外适用,这张牌一旦打出来,李嘉诚的算盘恐怕就没那么好打了。
而且,相关部门已经出手,针对李嘉诚的举动展开调查,重点审查其是否违反国家安全和反垄断法。
这不仅仅是施压,更是明确表态,任何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审查和约束。
中方的反制手段
除了法律手段,中国在外交和经济领域也开始发力。
3月24日,中国高层亲自会见了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双方围绕来华投资、深化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等议题展开交流,并达成了重要共识。
这场会面绝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普通互动,要知道,贝莱德和黑石的关系非比寻常。
贝莱德最早是黑石旗下的一个部门,后来才独立出去,双方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时中国高调会见苏世民,信号十分明显。
苏世民
一方面是欢迎黑石加大对华投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黑石影响贝莱德,试图在港口交易问题上施加压力。
换句话说,这不仅是一场商业交易,更是一场围绕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布局的较量。
港口可不只是码头、货柜和起重机,它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更是国际博弈中的重要筹码。
尤其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那可是全球贸易的黄金通道,一旦落入美国财团手中,影响可就广了。
到时候,拉美市场的物流成本上涨只是小事,更可怕的是可能遭遇各种限制,甚至面临"定向打压"。
历史已经给出了警示,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阿联酋的哈利法港,一旦控制权旁落,中国在能源运输和国际贸易上的影响力立刻被削弱。
如今,如果李嘉诚执意把巴拿马的港口出售,后果不仅仅是商业损失,还会对中国全球贸易布局造成影响!
"在商不言商"?李嘉诚的豪赌或将满盘皆输
就在所有人聚焦李嘉诚出售港口的交易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一针见血地批评了李嘉诚"在商不言商",这一番话可谓是直击要害,分量十足。
回顾十年前的历史,招商局等四家中国国企曾经出手,提出以1500亿人民币的价格,购买和记黄埔港口业务40%的股份。
这一价格几乎是当时港口业务年利润的26倍,远远高于行业的常规估值(10-12倍)。
中国企业抱着诚意满满的姿态前来,但李嘉诚却拒绝了,理由竟是"价格太低"。
而现在,贝莱德提出的报价不仅低于十年前的出价,所要的股份还更多,李嘉诚为什么这次就答应了?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因为十年前的钱不值钱,还是因为这次的买家是美国的贝莱德?
从商人的角度来看,理应是出价高者得,李嘉诚怎么会这么急于达成交易?
这一系列前后矛盾的决策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难以用常规的商业逻辑来解释,这其中或许有不为人知的深层次原因。
李嘉诚这次的做法,究竟是纯粹的商业决策,还是夹杂了政治考量?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愈发紧张的中美关系下,这笔交易更像是一场精心布局的博弈,李嘉诚在其中的角色也显得尤为微妙。
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他赌的是美国的支持,同时可能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影响力和国家底线。
然而,李嘉诚或许忽视了一点:祖国的强大。
无论多么有钱的商人,最终都无法脱离自己的祖国,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的问题上。
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伴随着挑战,挑战国家底线的行为,势必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且,官方之前已留了足够的余地,并没有立即动用所有反制手段,显然这是给了李嘉诚最后的机会。
如果李嘉诚继续一意孤行,恐怕最终会满盘皆输,失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经济利益,还可能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甚至将自己和企业推向历史的耻辱柱。
没有祖国支持的商人,最终会走向何方呢?这样的代价,他真的承受得起吗?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无论这笔交易最终如何落幕,李嘉诚的命运又将如何,时间终究会给出答案。
但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学到一个深刻的教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且微妙。
作为企业家,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切勿为了一时的利润而牺牲长远的发展,更不能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决定,否则最终必将自食其果,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