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会”预计在下周举行!“普特会”是各取所需的政治表演吗?(2)

2025-08-13 10:12  头条

然而,美俄的"默契"背后,是乌克兰被彻底边缘化的现实。白宫最初要求普京"先见泽连斯基再谈会晤",本质是试图将乌克兰包装成"和平进程的主角",以掩盖美国牺牲乌克兰利益的意图。但特朗普随即亲自辟谣,强调"见不见泽连斯基非前提条件",等于直接剥夺了乌克兰在美俄谈判中的"入场券"。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派,暴露了美国对乌政策的虚伪性--所谓"支持乌克兰主权",终究敌不过地缘政治的现实利益。

泽连斯基的"独角戏":从"主动求见"到"被抛弃"

与美俄的"冷静算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泽连斯基的激烈表态更像一场"独角戏"。当地时间7日,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宣称"不害怕和普京见面",并呼吁俄方"率先停火以示诚意"。这番言论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乌克兰的困境:战场失利导致其谈判筹码几乎耗尽,只能通过"口头示强"维持国内民心。但美俄均未对泽连斯基的呼吁作出实质性回应--特朗普忙着与普京"讨价还价",普京则坚持"泽连斯基合法性存疑"的立场,要求乌举行新大选后再谈会面。

乌克兰的悲剧在于,其命运从未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到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乌克兰始终是美俄地缘博弈的"缓冲区"。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曾试图推动"明斯克协议2.0",要求乌克兰"去军事化""中立化",以换取俄方停火;拜登政府上台后,虽加大对乌军事援助,却始终拒绝出兵干预,避免与俄直接冲突。如今,特朗普若重返白宫,大概率会延续"以乌制俄"但"不为乌而战"的策略,而乌克兰则可能成为美俄妥协的"牺牲品"。

更讽刺的是,泽连斯基曾将"加入北约"作为安全保障的核心诉求,但北约始终拒绝给予乌克兰"成员国行动计划"(MAP),等于变相关闭了入约大门。美国及其盟友的算盘很清楚:让乌克兰保持"非北约成员国"身份,既能作为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又无需承担《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集体防御义务。这种"利用而不保护"的态度,注定了乌克兰在美俄博弈中的"炮灰"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