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超预期的"突破"定调。
本次会议首次提出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一突破性词汇,彰显了当局稳增长的决心。这表明政策导向正从"见招拆招"转向主动出击,以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来源:第一财经)
在经济周期的潮汐涌动中,"逆周期调节"扮演着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角色。"超常规"则意味着,政策思路有望更积极,后续很多政策可能有所突破,并且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政策工具和方法。
例如较高的GDP目标、实现赤字率的突破、发行更大规模的特别国债、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等等。
随着政策的想象空间被打开,当下或许是时候摒弃线性外推的思维定式,对于"干字当头"的基调抱以更高的期待。
二是超预期的转向力度。
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方面,时隔十四年后,货币政策的定调首次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基调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而"适度宽松"这一表述,已经意味着货币政策思路的重大调整。毕竟上一次类似的转向,还要追溯到海外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四万亿"刺激计划"退烧"后的2008-2010年。
在此期间,宽松政策连续落地:1年期LPR、存款准备金率一年内最多下降了前一年水平的29%、11%。2010年1月,M1同比增速高达到38.96%,M2增速接近30%。
如果以今年底1年期LPR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3.1%和9%(年内仍有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BP)作为参照,来年的降准和降息仍具备较大的潜在空间。
事实上,从强化预期管理、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的角度来看,此次超预期的"宽松"表态,无疑为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在这个"信心堪比黄金"的时刻,为迷茫的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三是超预期的重视程度。
尽管本次会议的通稿简洁明了,但特别留有篇幅,首次历史性地提及"稳住楼市股市",不仅拔高了楼市与股市的定位,还明确提出了稳定中国资产价格的预期。通过托举资本市场,来打造继地产之后的新财富效应,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复苏的市场期待再度增强。后续不妨关注"中央更大程度参与地产收储、平准基金"等可能的政策加码。
同时,会议将扩内需列为九大重点工作之首,表明决策层对扩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相关政策有望延续并进一步扩大。民生保障方面措辞加强,提出"要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从楼市到股市,从消费到民生保障,政策直切主题的背后,恰恰说明微观个体在宏观经济中的获得感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预计托幼、养老、教育、生育等增量惠民政策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