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刚在 8 月 31 日高调宣布,击毙了哈马斯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那边以媒就爆出了一份能让人大跌眼镜的军方内部报告 -- 白纸黑字写着 "我们失败了",甚至直言以色列 "已经失去全部国际信誉"。
要知道,阿布・乌拜达常年戴着面具露面,在加沙算是哈马斯的 "标志性人物",他的生死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可直到现在,哈马斯那边压根没确认他被击毙的消息。这就让人忍不住琢磨:以色列这到底是真打了个胜仗,还是又在搞新一轮的宣传造势呢?
▲哈马斯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资料图)
一、内部报告戳破 "胜仗" 假象,高调宣传下藏着狼狈
最讽刺的是,这边以军高层还在镜头前轮番亮相,把近期的战果说得天花乱坠,那边一份来自陆军地面部队作战信息中心的内部文件,已经在军营里悄悄传开了。文件里就几个字,却特别扎眼 --"我们失败了"。
这份文件是 "基甸战车" 行动的总结报告,直接点出了问题的要害:不光军事行动没达到原定目标,甚至还严重偏离了以色列自己定的作战原则。更让人意外的是,报告里还说了句狠话:"以色列在这场战争里,把能犯不能犯的错都犯了。"
从行动的时间安排混乱,到物资调配跟不上,再到前线部队累得撑不住,最后连国际信誉都赔光了 -- 文件里列出的问题多到让人吃惊。说实在的,这份报告并不像总结,分明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检讨,把以军的狼狈全抖了出来。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资料图)
二、关键目标一个没实现,"成功" 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要是仔细看看报告里列的那两个关键目标,你会发现情况比想的还糟。一方面,哈马斯不管是军事力量还是政治架构,压根没被打垮,该运转还是在运转;另一方面,那些被扣押的人员,既没通过谈判救回来,也没在军事行动里抢回来。
这就让人犯嘀咕了:之前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明明还公开说 "行动取得了成功",怎么内部评估却是截然相反的结论?一边说赢了,一边说输了,到底该信哪一个?
更有意思的是,哈马斯在 8 月 30 号晚上还公布了一份 "烈士" 名单,里面有穆罕默德・辛瓦尔、伊斯梅尔・哈尼亚这些核心官员。可就算名单里有大人物,哈马斯的组织也没散架,该做事的还在做事。这时候就该问一句:光打死几个领导人,真能把一个组织彻底摧毁吗?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资料图)
三、国际信誉赔了个底朝天,以色列越来越孤立
报告里最让人揪心的,其实是 "失去全部国际信誉" 这几个字。回头想想,自从 5 月 18 号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攻势以来,它在国际上的日子确实一天比一天难。
以前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还算是比较宽容,就算有批评也没这么密集。可现在不一样了,批评声一波比一波猛,就连常年站在它这边的盟友,也开始忍不住表达担忧,到处都是要求 "立刻停火""保护平民" 的声音。
到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里,以色列更是成了 "孤家寡人"。好几项决议都在谴责它的军事行动,说这造成了太多平民伤亡,还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要知道,国际信誉这东西,丢了可就不是一两天能捡回来的。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右)
四、官员嘴硬到底,硬气话和现实差太远
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就算内部报告把情况说得这么糟,以色列官员在公开场合还是嘴硬得很。8 月 31 号那天,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还放话,说要接着追打哈马斯的领导层,"就算他们跑到海外也不放过"。
国防部长卡茨更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放狠话,说什么 "'地狱之门'马上要给哈马斯敞开",还详细说了已经批下来的作战计划 -- 又是高强度火力打击,又是疏散居民,还要搞地面进攻,说得好像马上就能赢一样。
这些硬气话和内部评估的悲观结论摆在一起,反差大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明眼人都清楚,这种 "对外硬撑、对内认错" 的样子,恰恰暴露了以色列政府现在的难处:外面要撑面子,里面要扛压力,两头都为难。
说到底,这份意外流出来的内部报告,算是把以色列军方的 "光鲜外衣" 给撕下来了。就像以媒第 12 频道曝光的那样:以军既没打垮哈马斯,也没救回被扣押的人,反而让以色列把国际信誉全赔光了。
可就在这份报告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以军还在不停宣布 "击毙哈马斯高级成员" 的消息。一边是内部承认失败,一边是外部宣扬胜利,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难免让人怀疑:以色列是真在战场上有进展,还是拿宣传当 "遮羞布",掩盖战略上的失败呢?
说到底,有个事实谁也没法否认:以色列现在正陷在前所未有的麻烦里 -- 军事上没拿到多少实在的成果,政治上却赔了个底朝天。可这背后的代价,最后到底要谁来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