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部分防蓝光手机膜效果等于保鲜膜

2025-09-02 16:19  头条

随着智能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号称能"隔绝99%有害蓝光"的防蓝光手机膜成为市场热销产品。然而,央视最新调查曝光显示,市面上多数防蓝光手机膜效果与宣传严重不符,部分产品防蓝光效果甚至与普通保鲜膜相当。

报道称,央视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购买了9款宣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手机膜,价格从9.8元到140元不等。经专业检测发现,其中5款产品的蓝光阻隔率大于40%,另外4款的阻隔率低于20%,最低仅有0.1%。行业普遍参照的国家推荐标准要求,手机膜防蓝光功能的基础技术指标应为短波蓝光阻隔率大于20%。

在北京大学的实验室中,专家通过对比测试发现,个别所谓的"防蓝光"手机膜产品,其实际效果与家用保鲜膜相差无几。专家直言:"它比保鲜膜的优点就是它硬一些,适合贴在手机上做保护。"

央视记者调查还发现,目前手机防蓝光膜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导致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针对部分商家宣称防蓝光效果达到99%甚至100%的说法,专家指出这多为营销噱头。专家解释,蓝光是屏幕显色的关键色彩,如果真的完全阻隔蓝光,手机屏幕就会严重偏色,导致视觉体验失真。

类似虚假宣传问题在相关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屡见不鲜。315诚搜网发现,黑猫平台多位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防蓝光产品后发现效果远不如宣传,但商家以"个人感受差异"为由拒绝退货。有的消费者花费上百元购买高端防蓝光膜,使用后却发现与普通手机膜无明显区别。

有法律人士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商家夸大防蓝光效果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可要求退赔。

315诚搜网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防蓝光产品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商家宣传的"99%阻隔率"等夸大用语;保留购买凭证和商家宣传证据;如发现产品与宣传不符,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