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到于林生的新闻,没看完就觉得鼻子发酸。一个5岁的孩子,被亲妈带到陌生地方卖掉,这事儿换谁身上,这辈子都难释怀。22年过去,他都快30岁了,还在找妈妈和妹妹,哪怕只是想再看一眼,这份执念,说不出来的让人难受。
我总在想,2003年的时候,他才5岁,能懂啥啊?可能还以为妈妈带他和妹妹出门是去玩,是去买好吃的。结果到了山东,妈妈转身就把他交给别人,自己带着妹妹走了。他那时候会不会哭着喊妈妈?会不会不明白为啥妈妈要把他留下?这些画面不敢细想,一琢磨就觉得这孩子太苦了。
后来第一任养父没了,9岁的他只能换个地方"混口饭吃"。9岁啊,别的小孩还在爸妈跟前撒娇,放学回家有热饭吃,他却要学着在陌生人家小心翼翼地活着。想想都知道,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肯定得看别人脸色,不敢任性,不敢闹脾气,连哭都得找没人的地方。他说自己对妈妈的印象已经模糊了,只记得是东北人,可就算记不清了,那份被抛弃的感觉,肯定刻在骨子里了。
最让我觉得揪心的是,他都二十六七岁了,却不敢谈恋爱。换作别人这个年纪,早就谈对象、规划未来了,可他因为小时候被妈妈丢下,连亲密关系都不敢碰。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连最亲的人都能说走就走,那以后要是谈恋爱了,对方会不会也突然离开?这种不安全感,不是说克服就能克服的,就像心里有个窟窿,就算长大了,也填不上。
但他没恨妈妈,反而说"能理解妈妈可能是迫于无奈"。这份体谅,我觉得一般人做不到。换作是我,被亲妈卖掉,说不定早就怨上了,可他却能试着站在妈妈的角度想。不过理解归理解,伤害是真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都走不出来。
他最惦记的是妹妹,说"哪怕闭眼了,能看一眼妹妹也值了"。这句话听得人鼻子一酸。22年了,妹妹应该也25岁左右了,说不定早就忘了有个哥哥,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哥哥。但于林生一直没忘,他找的不只是妹妹,更是找小时候和妹妹一起的那段日子,找一点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回忆。
我有时候会想,这些年他是怎么过来的?逢年过节看到别人一家团圆,他会不会躲起来偷偷难过?看到别人和妈妈打电话、和妹妹拌嘴,他心里会不会空落落的?他的人生本来该是另一个样子:在东北老家,和爸妈、妹妹一起生活,上学、长大,找份工作,过普通人的日子。可5岁那年的变故,把一切都打乱了。
于林生的故事不是个例,以前也听过类似的事,每次都觉得特别无奈。这些被分开的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能在风里飘着,想找回家的路,却不知道方向。好在现在他的事被报道出来了,希望能有知情人看到,帮他找找家人。哪怕真的找到了,22年的空白也填不满,但至少能了了他的心愿,让他知道妹妹过得好不好,妈妈当年到底是为啥那么做。
说实话,我挺佩服于林生的。被生活这么折腾,心里有那么大的伤口,却还没放弃"找家人"这个念想。换成有些人,可能早就被打垮了,要么怨天尤人,要么浑浑噩噩过日子。但他没有,还在坚持,还抱着希望。
希望他能早点找到妹妹,哪怕就见一面,也能让他心里的那块石头落下来。也希望他以后能慢慢放下过去的阴影,敢去爱,敢去接受别人的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他已经苦了这么多年,该轮到他尝尝甜了。